David Kemp 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 教 授
澳大利亚是地球上最干旱的区域,气候变化大,土壤肥力缺乏,最初的过度使用造成灾难性的干旱,欧洲人学习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实现草地的可持续管理。
草地生物多样性相关研究指标:植物物种多样性与丰度、昆虫生物多样性、土壤种子库、样带、土壤微生物活性、微生物碳储存以及蚯蚓含量。
当草原过度放牧、肥力低或气候变化时,样带就会被小而低效的物种所占据。这些小物种通常在相同的植物功能群中,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是多余的。
为了改善草原的生长,管理需要促进那些对家畜最有效率和可接受的物种生长。
草地管理目标:物种/功能群4P原则,即多年生、高产、适口性好、利润高。
通过调查植物功能组的相互作用而不是物种丰富或多样性指数,可以更好地理解草原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
放牧管理基准:正常的季节放牧以保持高比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保持在线性增长阶段的牧场,保持动物摄入最优,保持地面覆盖;干燥的季节减少放牧压力。
南澳:高降雨区
南澳年降雨量大于600毫米、占地26万公顷的温带地区,其多年生作物放牧场以生产肉产品为主,>50%的肉类销售流通,其中牛肉销售额占比50%,羊销售额占比40%。
草地可持续管理目标在于以下指标得到满足:
利润——短期和长期;
生产力——每公顷动物数量及产出量;
企业灵活性——单一物种VS混合物种
草地恢复力——抗旱性VS耐旱性
生物多样性——优化组合,保留物种
保护土壤——避免化学、侵蚀、水表、径流损失
美学——公众态度。
澳大利亚东南部草原:更高的降雨区域和过渡模式
在该区域需要思考植物物种如何相互作用?我们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更好地管理草原?
草地物种组分如何管理:适度放牧是帮助实现草地可持续管理的最佳方式,过度放牧或导致物种组成不合理。
如何增加多年生牧草产量?通过适度放牧,在轮牧期积累足够养分提高产量。
我们采用适度放牧来增加天然草地物种组成有什么好处呢?
建议澳大利亚东南部草原管理方式:
多年生牧草比重< 15%,为了获取更好的物种组成,需要通过很多年的适度放牧来改善;
多年生牧草比重15~50%,通过适度放牧增加物种组成,当多年生牧草比重达到50%时,只需要通过添加肥料即可;
多年生牧草比重>50%,通过适度放牧可使多年生牧草比例达到60~70%。
每年的载畜率都与可提供的牧草产量相关。
澳大利亚东南部放牧管理基准:保持每公顷土地平均牧草产量达2吨。
查看评论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