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南方奶业论坛开幕式由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上海牛奶集团高级顾问王光文主持,中国奶协副会长兼秘书长谷继承、上海畜牧办公室主任李建颖,上海奶业行业协会会长、光明食品集团副总裁庄国蔚,上海奶协秘书长朱从余,江苏盐城市委副秘书长兼农办主任徐国钧,江苏盐城市农业委员会主任茆训东,上海牛奶集团副总经理黄晓风等领导出席了论坛…【详细】
谷继承 当前是中国奶业发展最好时期 十化发展中国奶业
中国奶业协会 秘书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奶业同仁上午好,很高兴参加第三届南方奶业论坛。当前是中国奶业发展的最好时期。随着对奶业监管的加强,良种覆盖率不断上升,单产水平不断提高,生鲜乳安全有一定的保障,奶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奶业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但我国奶业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科技创新比较低、管理水平不高、效益不高。
我国奶业正面临转型的时期,该如何转,往哪转?这就需要在座的各位同仁的认真思考。我认为目前的中国奶业是传统奶业向现代奶业转型的时期,要用现代工业装备奶业,用现代理念发展奶业,用健全的体制服务奶业。我们的领导刘成果部长曾在2006年就提出要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奶业,要自主创新、产业一体化、以文化为导向发展中国奶业。我觉得要“十化”发展中国奶业:1、奶畜良种化,2、饲料专业化,3、养殖规模化,4、装备先进化,5、免疫积极化,6、粪污无害化,7、产业一体化,8、管理科学化,9,监管法制化。10、奶源管理化。
此次论坛的主题“规模化牧场的生产管理与饲料安全管理”非常切合实际,为进一步加强南方奶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上海牛奶集团在这些年的奶业发展过程中,摸索和创造出了许多的经验和方法,为上海奶业乃至中国奶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南方奶业论坛已举办了两届,今年是第三届,这说明是有生命力的。希望各位专家能在论坛上分享经验,各位奶业同仁都会在论坛上有很好的收获。
峁训东 力争成为华东地区有影响力的奶业基地
江苏农业委员会 主任
九九重阳节,浓浓奶品香,深深奶业情,在这硕果累累的金秋十月,第三届南方奶业论坛在盐城举行,这是奶业发展的盛事,也是盐城奶业发展的机遇。
盐城是江苏第一农业大市,农业产值845万元,位居全国第一。盐城是畜牧业大市,奶业却是薄弱环节,但自从光明集团落户盐城后,奶业发展势头强劲,奶业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目前奶业存栏1.3万头。沿海农业是盐城的优势之一,加快沿海乳业的发展将是我们未来的发展目标。乳品是人类的营养、健康之源,是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的朝阳产业。
此次的南方奶业论坛在盐城举办,这表明盐城奶业的优势和潜力,也将会为盐城的奶业发展带来最新的奶业科学和奶业信念。希望各位奶业同仁珍惜这次机会,认真听取各位专家、领导的讲课。我们盐城将会高度重视奶业的发展,力争成为华东地区有影响力的奶业基地。
李建颖 上海奶业一直在稳步提升
上海畜牧办公室主任
各位专家领导欢迎大家参加第三届南方奶业发展论坛,我也代表上海市农委副主任邵林初对第三届南方奶业发展论坛表示祝贺!
在全国奶业畜牧生态化推进的过程中,上海积极响应,已投入了9.6亿元,各级财政投入了6.37亿元,企业投入2亿多元,其中改造投入占1/3。
到2012年底,上海奶牛存栏将达到7.2万头,奶产量32万吨,平均单产8200公斤,比去年都有所增长,同时上海生鲜乳一直实行第三方检验检测制度,对多项生鲜乳指标进行检测,确保了上海生鲜乳收购价格体系稳定进行。
上海牛奶集团作为上海奶牛养殖的龙头企业,占据半壁江山,走在了奶牛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得前边,对养牛企业做出了示范,牛奶集团的饲料产加销一体化的创新,对集团的发展做出起了重要作用,因此上海牛奶集团举办这样的活动,是有市场的、有潜力的、有基础的,当然也非常丰富的,积极的。
本次论坛既有霉菌毒素对奶牛健康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也有对奶牛精细化管理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以及南方苜蓿草种植探讨等等,相信这也是养牛人所期盼的,希望大家能积极活动,各有所获!最后再次预祝第三届南方奶业论坛的成功召开。
庄国蔚 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奶牛养殖技术交流的平台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会长、光明食品集团副总裁
尊敬的谷秘书长,盐城市领导,我谨代表光明食品集团对大家的参会表示欢迎,对盐城市对本次活动支持表示感谢。
光明食品集团是一个年销售额过1000亿的大型食品企业,其中奶产业、奶牛养殖是公司非常重要的项目,要保证奶质量,奶源非常重要,推进奶牛养殖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是保证奶质量,奶源的重要基础。
上海牛奶集团已经有57年的发展历史,奶单产已经超过9吨,上海牛奶集团坚持养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本次召开第三届南方奶业发展论坛,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奶牛养殖技术交流的平台,预祝本次论坛的圆满成功,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
黄晓风 为消费者撑起乳品消费的无忧蓝天
上海牛奶集团 副总经理
我仅代表上海牛奶集团对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养牛的朋友来到中国湿地之都—盐城表示热烈的欢迎。上海牛奶集团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从牛头到牛尾的全产业链,集团旗下的成母牛单产超9吨,三个牧场单产超10吨。我们还在武汉、辽宁等地建有奶源基地。公司下属的上海鼎牛饲料是全国最大饲料加工商,年产20万吨以上,也是最大的苜蓿进口商。此外,我们还有南方地区第一家奶业研究所—上海市奶牛研究所,下有6个研究中心。
近几年,食品安全引起了消费者前所未有的关注,牛奶安全要从源头控制。上海牛奶集团具有这份社会责任,要为消费者撑起乳品消费的无忧蓝天。我们从饲养、种植、运输层层把关,关注乳品质量安全。
此次论坛的主题为“规模化牧场的生产管理与饲料安全管理”,论坛邀请了国内外的专家,就南方奶业发展过程中奶牛养殖面临的诸多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们希望,未来的中国是养健康牛,产健康奶,真正做到奶业的可持续发展。
Russell Bush 澳洲乳业革新的展望
悉尼大学动物兽医学院 副院长
澳洲有160万头奶牛,7000个牧场,平均养殖规模是230头,全国牛奶产量达91亿升,虽然澳洲是以放牧为主,但平均每头牛单产5700升。
澳洲的牧草资源丰富,不像中国是高产、高效、集约化养殖。奶业是澳大利亚第三大农村产业,每年原奶销售40亿澳元。人均消费乳品103升,另加13公斤奶酪。澳洲在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牧场数量减少,平均规模增加。
奶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生产、繁殖、产奶、收奶、经济、营养、农作物、土壤等各个环节。澳洲奶业系统以放牧养殖为主,也有TMR集约化养殖。澳洲的产奶量与各州的气候息息相关,产奶高峰期在在9-12月,约占全年产奶量的40%。澳大利亚主要产奶地区主要分布东南部,维多利亚州的产奶量约占60%。
澳洲奶业呈金字塔结构,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农场支出,最大化利用现有的资源,是澳洲奶农的目标。
澳洲奶业面临的问题与中国奶业有一些共通地方:首先,土地和水源是澳大利亚奶农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其次,劳动力也是一个问题,很多人不愿回到农场工作,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升。第三,动物福利,澳大利亚有很多法规来保护动物福利。气候变化和碳排放是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奶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此外,全球奶业发展现状也给澳洲奶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澳洲的邻国--新西兰的奶业正在以8%的增长率快速发展;南美国家巴西、智利原来是澳洲乳品主要的进口国,现在这些国家也在大力发展奶牛养殖。印度和中国奶业的发展速度非常惊人。
为了应对人工成本不断上涨,悉尼大学和利拉伐共同研究全自动机器人转盘挤奶机,世界上第一个全自动机器人转盘挤奶机在塔斯马尼来州投入使用,每小时可挤奶90头。此外,还开发了一些辅助系统,监控奶牛的各项指标,如瘤胃探针,可有效的监控瘤胃的活动,预防酸中毒。GPS定位系统在放牧情况下可监控奶牛的行为,牧群监控系统能监控发情、酮病和乳房炎。
澳大利亚有许多技术革新来支撑奶业的发展。悉尼大学研发出很多新的设备,近红外钱,叶绿素测量仪。
王中华 奶牛分阶段饲养管理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
饲料方面探讨: 奶牛饲养营养跟繁殖都比较重要,在营养方面,精粗饲料要合理搭配,国内近年来对粗饲料业日渐重视了。但我国苜蓿发展规模太小,形成不了产业,控制好精料的质量:不使用发霉饲料,了解混合精料的成份。
如何保障奶牛饲料的质量安全?从全行业角度来说,1、农牧结合,围绕、奶牛养殖安排农作物,粪污的资源化利用;2、因地制宜,如何利用优质粗饲料生产本地化?3、专业化生产、加工一体化等等。
后背牛的饲养管理:营养生理
一、抗体吸收—新生犊牛如何获得被动免疫
1、新生犊牛—不设防的动物,犊牛死亡原因:腹泻、呼吸系统、感染等因素很多,一般出生后1-2周死亡率比较高,喂好初乳非常重要。
2、抗体吸收机制:抗体是一类球蛋白,成年动物将其分解后吸收,新生犊牛具有完整吸收球蛋白的特殊机制。
3、初乳质量:荷斯坦IgG1含量:平均48.2g/L,范围20~>100g/L,Prittchet,1991年华盛顿州191头荷斯坦牛测定结果;娟珊牛IgG1含量:平均66g/L,范围18~115g/L,Quigley,1994年田纳西州96头娟珊牛测定结果;质量指标:好,>50g/L;一般,20~50g/L;差,<20g/L。4、影响初乳质量因素:(1)母牛病原接触史:老龄母牛高于年青母牛;初乳抗体具有牛场特异性;(2)产前挤奶或漏奶降低初乳Ig浓度;(3)初乳产量:产量大,Ig浓度较低;(4)贮藏:冷藏一周后Ig下降,冷冻可保存一年以上,无霜冰箱的效果不如普通冰箱;不能反复解冻,因此应小包装冷冻,通常1~2升。有研究表明初乳中的白细胞有助于杀菌,但冷冻会使其失效,新鲜初乳才有此作用。
二、犊牛的瘤胃发育:0~3周:前反刍期(pre-ruminant phase),瘤胃尚无功能,真胃体积占总胃体积的70%,不饲喂固体饲料有可能延长;4~8周:过渡期(transition phase),瘤胃开始发挥主要作用;8周后:反初期(ruminant phase),瘤胃功能较完善,体积占总胃体积的85%…【详细】
卢欣石 苜蓿发展与奶业振兴
中国畜牧兽医协会草业分会 会长
三聚氢胺事件后,国家加强了对终端产品—牛奶的监管,但对源头问题却认识不足。因此,2010年12月15日,行业内的一些专家及领导向国务院提交了“大力推进苜蓿产业发展的建议书”,提出了四项建议:
1、把苜蓿产业发展纳入到行业发展规划,把苜蓿人工种植纳入到种植业体系中。
2、针对规模化养殖的250万头高产奶牛实施“苜蓿-奶业,安全工程“,建立500万亩苜蓿商品草基地。
3、针对农户散养奶牛,推行“种苜蓿,喂奶牛” 行动。
4、培育扶持龙头企业,构建苜蓿奶业安全体系。
截至2011年, 全国苜蓿种植面积2300万亩;每年理论生产930万吨苜蓿干草;商品草加工能力10~15万吨,潜在能力20万吨;万吨以上商品草生产能力的企业不足6家;全国奶牛标准饲养理论消费苜蓿1000万吨;全国奶牛实际消费苜蓿干草30万吨(3.4%)。
苜蓿产业是奶业生产的第一车间 如果以作物秸秆为粗饲料来源,奶牛的单产水平在4吨左右,若以青贮玉米+普通青干草为粗饲料,奶牛的单产水平在6吨,而以青贮玉米+优质苜蓿干草为粗饲料,奶牛的单产水平将在8吨。如果每头牛每天每饲喂3kg优质苜蓿,乳蛋白增长0.1%。推广饲喂优质苜蓿干草,是源头解决的根本问题。
苜蓿产业是保证粮食安全的新途径 十年来,苜蓿产业首先开发的是盐碱地、废弃荒地,撂荒草地、低产田、生态恢复土地等,种植苜蓿后的土地肥力提高10%以上,苜蓿草地是作物的储备耕地。每头牛每年饲喂1吨苜蓿,可增产牛奶600kg,增产乳蛋白20kg…【详细】
郁 谦 中国奶业粗饲料现状及展望
上海鼎牛饲料总经理
中国奶牛养殖方式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集约化、半集约化以及个体的生产方式同时存在,在一些牧区,还存在自用消费方式。全国奶牛的存栏量达到1310万头,奶类总产量达到3810万吨。但是,中国奶牛的平均单产水平很低为3500千克/头(按成乳牛数计算)。这大大影响着我国奶业的发展。而奶牛单产低的原因除了品种和管理外,主要就是饲料因素。
我国奶牛饲料利用现状因养殖规模的大小、所在养殖区域和饲养管理水平其利用情况差异很大。所以,按照我国目前奶牛饲养规模、饲养管理水平、饲养方式等综合考虑,将我国的奶牛养殖场分为三类:规模化的奶牛场、奶牛养殖小区、个体养殖户。由于它们的规模和科学养殖技术水平的差异,在饲料利用方面也表现很大的不同。
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或等于18%的饲料统称为粗饲料。粗饲料对奶牛至关重要。粗饲料中的纤维对蛋白质和能量的代谢有重要作用。奶牛每天需要的中性洗涤纤维(NDF)不能低于体重的0.9%,否则正常的反刍活动就会受到影响,继而出现一系列的代谢问题。
研究表明饲喂低纤维高能量日粮还会使挥发性脂肪酸的产物由乙酸转为丙酸和乳酸,从而导致乳脂合成受阻,牛奶品质下降。因此,要保证奶牛摄取到足够的营养和能量,而同时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又不受限制,粗饲料中的NDF含量就要很好的控制。
目前粗饲料主要有干草、农作物秸秆、青贮饲料、秕壳、树叶类,以及粗饲料的发展新方向-秸秆综合利用…【详细】
宋慧亭 奶牛场霉菌毒素的解决方案
上海荷斯坦奶牛科技公司 总经理
霉菌是丝状真菌,地球上数量最多的腐败微生物,好氧,霉菌的生长会消耗养分。霉菌毒素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来自真菌的毒素,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 ,分子量在200-500,已经确定霉菌毒素超过 500 种。
霉菌毒素在湿度过高或过低,温度过冷或过热,氧气浓度,适宜的底物 (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情况下滋生。
奶牛场霉菌毒素的解决方案,第一,购买稳定安全的原料;第二,合理保存饲料原料;第三, 使用霉菌抑制剂和霉菌毒素吸附剂。其解决方案应注意以下方面:
青贮和高水分饲料:1.收获时合理的控制水分;快速填充,压实,密封;减少青贮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2.畜群和青贮窖大小的匹配:每天取用青贮窖至少15cm深度,确保尽可能快速的取用;3.湿饲料应尽可能快的使用完;4.使用有效的青贮添加剂和霉菌抑制剂;5.剔除已经损坏的饲料。
干饲料:1.水分控制在15%以下;2.饲料贮存要适当通风,监控饲料环境的水分;3.日常清理饲料处理设备、贮存室。
奶牛的管理:1.观察奶牛的表现,思考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问题的原因;2.分析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减少环境和营养性的应激;3.增加抗氧化营养素,比如维生素E和硒;4.干奶牛和新产牛应该更加关注,饲喂没有霉菌毒素污染的日粮;5.如果怀疑霉菌毒素中毒,选择性的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并观察畜群反应…【详细】
徐国忠 实验数据对牧场经营的作用
上海奶牛研究所副所长
奶业出现的事件:光明鲜奶遭遇“酸败门”产品屡曝质量问题(2012),光明乳业武汉扬州又遭投诉(2012),蒙牛“黄曲霉毒素”(2011)等等出现的事件都与饲料安全有关。
出于经济效益考虑,一些饲料生产厂家和动物养殖单位为降低饲料成本,千方百计寻找新的廉价的饲料原料。这些原料来源复杂,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安全质量得不到保证。非饲料级矿物原料、未经脱毒饼粕饲料、工业下脚料以及未经消毒的其它植物原料等,不经检测就被加入到饲料中,给饲料的安全性造成了隐患。
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黄曲霉事件、饲料中有重金属,没有严把奶牛饲料来源和品质检验关;牧场体细胞数偏高,SCC是原奶质量风险的第一预警线。
实验室检测对牧场管理作用比较大,从以下几个方面谈:
兽医工作:
一、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检测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多样,了解一个牧场病原菌流行种类对其防控是很重要的。传染性病原,加强隔离和净化措施。环境性病原,加强环境卫生及挤奶杯管理。采样送样及时,避免样品被污染引起污判…【详细】
Geoff Hughes 通过营养提高健康、繁殖及在群寿命
英国FIM(feed into milk)项目成员
牧场养殖要考虑投入与产出,而依靠的是奶产量以及指标体况、乳蛋白、乳脂率、健康、繁殖等等,奶牛奶产量高但是同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繁殖力低、酸中毒、酮病、跛足、真胃移位、乳脂率低、乳蛋白低、体细胞数高/乳腺炎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是由于一些营养,管理等基础工作没做好造成了的。
奶牛摄入的总能量有些过甲烷等废气排出,有些通过尿液粪便等排出,而剩余才能吸收利用,并维持及生产,为此通过瘤胃调节来达到饲料最大利用。能量利用优先顺序:首先维持生命,二保证犊存活,三维持体况,但这不是太重要,四怀孕。
奶牛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在“能量缺口”期,是日粮能量过低,还是瘤胃机能太差导致的?瘤胃能量来支撑蛋白的消化吸收,微生物蛋白加不可降解蛋白等于可降解蛋白。除了尿素,所有饲料都含这两种蛋白质——但比例不同,如果可降解蛋白过剩,产生大量氨气通过血液流入卵巢,导致繁殖问题产生,牧场兽医可以检测血液中氨含量,预防发生,牛奶中尿素氮(MUN)或血液中尿素氮(BUN)偏高原因,1、日粮中可降解蛋白(ERDP)过剩 2.或日粮中瘤胃能量(EDDM)不足3…【详细】
陈亮 规模牧场的管理
上海牛奶集团奶牛三部 部长
海丰奶牛场坐落江苏省大丰市东侧, 隶属上海牛奶集团公司。项目于2008年3月正式启动,2009年6月10日开始运营。海丰奶牛场一期工程投资3.5亿元,占地1435.4 亩,设计存栏1.2万头。现在牧场的西面正在筹备二期工程,预计存栏1.3万头。
海丰奶牛场投产三年来,2011年平均单产达8797公斤,成母牛繁殖率达80%,淘汰率为12.4%,乳房炎发病率3.7%。海丰奶牛场的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公司大平台的资源和支撑。牧场周边大面积的土地为解决粪污问题和提供了充足的青贮饲料给予了有力的保障。我觉得一个规模牧场的管理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解决员工后顾之忧。为员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不断提高伙食标准。方便员工外出和协调员工子女就近上学,并为员工创造娱乐、学习、培训的机会,并给他们晋升的希望。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1、请进来、走出去。每次学习都要做专题讨论,并能提升现状。2、根据牛群不同泌乳阶段的变化节奏,提前加强组织培训,提高对规范、流程的认知。每月由主管负责梳理日常生产环节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