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斯坦网_荷斯坦_奶业技术交流_荷斯坦奶农俱乐部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养牛 >>疾病防治
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及诊断、预防和治疗措施
韩铁柱 雀巢奶牛养殖培训中心
高二强 雀巢奶牛养殖培训中心
临床症状
口蹄疫会引起动物发热和特定部位出现水泡。出现水泡的位置通常有:蹄部、口腔内外、乳头等,偶然状态下,阴门、包皮和受压迫位置(猪的腕部和飞节)也会出现水泡。水泡会很快破裂,转为糜烂病变。病变引起的疼痛和不适导致动物抑郁、厌食、唾液过多、跛行和不愿意行走或起立。随着时间的推移,蹄冠状带病变会最终可导致蹄部产生苦难线(生长停滞线)。本病还可导致繁殖损失,尤其是绵羊和山羊。大多数成年动物会在2~3周内痊愈,继发感染会延缓痊愈时间。牛的并发症主要有暂时性或永久性奶量降低、慢性跛行或乳房炎、体况损失。
口蹄疫病牛的主要症状是:发热约40℃,一两天后泌乳牛的舌、硬腭、齿垫、唇、牙龈、鼻镜、冠状带、趾间、乳头产生水泡。急性病例大量流涎、咂嘴、蹄不敢着地、喜卧。口腔内水泡破裂后可融合形成糜烂创面,但可快速恢复,这个过程约11天。蹄部水泡痊愈需要的时间更长,病灶对细菌感染很敏感,容易形成慢性跛行。因为疼痛不愿意挤奶和乳头皮肤的正常防御功能被破坏,继发性细菌性乳房炎会在几乎整个牛群发生。水泡形成后,牛体况和奶量迅速降低,这种状态可长期持续存在。有一些牛可因口蹄疫产生热不耐受综合症,即长毛-喘气症,人们目前对这种病征了解很少,这种症状以毛异常生长为特征,季节性脱毛失败,天热时喘气明显、体温升高、发育停滞,一些动物体重低、奶量受严重影响,繁殖功能紊乱。患有热不耐受综合症的动物似乎不能恢复。这种疾病的致病机理尚未明了,与口蹄疫之间的关系也没有明确定论,早期的调研者怀疑是内分泌紊乱(甲状腺)所致。对于奶牛场访客或技术服务人员来说,最需要认识的警戒症状是:咂嘴同时大量流涎,或伴有跛行,遇到这种情况,需根据实际情况终止访问,并防止因污染随身衣物和设备将疾病带入其它牧场。
 
图1 牛口蹄疫,大量流涎
(Roger W. Blowey, Color Altas of Diseases and Disorders of Cattle, 3nd Edition, 2011)。
 
图2 牛口蹄疫,随着病情进展,形成粘液脓性鼻液,鼻镜密布皮肤破损病灶(AHA)。
 
图3 牛口蹄疫齿龈,水泡破裂形成的长条形溃疡灶(梅岛动物疾病中心)。
 
图4 口蹄疫,水泡破裂后齿垫附近形成溃疡(美国农业部在线图片中心)。
 
图5 牛口蹄疫,鼻孔内的腹中侧有一个完整的水泡(梅岛动物疾病中心)。
 
图6 口蹄疫牛唇,水泡破裂后的病灶(梅岛动物疾病中心)。
 
图7 口蹄疫牛舌,水泡破裂后形成的溃疡和糜烂灶(梅岛动物疾病中心)。
 
                               图8 口蹄疫牛舌,水泡痊愈后边缘呈黄褐色(衣阿华州立大学食品安全与公共健康中心)。
 
图9 乳头水泡(AHA)
 
图10口蹄疫,乳头末端水泡破裂(衣阿华州立大学食品安全与公共健康中心)。
 
图11口蹄疫,牛蹄趾间形成大水泡(AHA)。
猪最开始的症状可能是中等程度跛行,冠状带变白,可能发热至41.6℃。感染猪精神沉郁、挤入其它猪中间,不愿采食。水泡出现于冠状带、蹄踵、悬蹄、鼻子、下颚和舌,但口腔病变通常比牛轻微,流涎罕见。粗糙地面上的舍饲个体飞节和膝部可额外形成水泡。病变最严重的部位通常在蹄部,水泡严重时,蹄壳会完全脱落、长期跛行。小于14日龄的仔猪可发生心肌炎,无症状死亡。野猪病变不如猪明显,可能是由于皮厚、毛长的原因。
 
图12 口蹄疫,猪舌,许多无液体的干水泡破裂(衣阿华州立大学食品安全与公共健康中心)。
 
图13 口蹄疫,猪飞节水泡破裂(AHA)。
 
                   图14 口蹄疫,猪蹄,脱壳前冠状带出现大裂痕(衣阿华州立大学食品安全与公共健康中心)。
绵羊、山羊和鹿的口蹄疫症状一般非常温和,2001年英国疫情爆发时,这种温和的疾病表现给工作人员识别感染动物造成困难,是当时疾病根除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有症状时,首先出现的常是跛行。随后发热和趾间、蹄球、冠状带、口腔出现水泡,但口腔水泡常常不明显,水泡破裂后的糜烂病变较浅。水泡还可出现在泌乳动物的乳头,罕见情况下可出现在阴门和包皮。继发感染会导致奶量降低、慢性跛行和易感染其它病毒,包括羊痘和小反刍兽疫。类似于仔猪感染,成熟之前的绵羊和山羊可由于心力衰竭突然无症状死亡。绵羊流产率可能显著升高。
 
图15 口蹄疫山羊,口腔水泡破裂后形成了一个较大的糜烂病变
(衣阿华州立大学食品安全与公共健康中心)。
水牛口腔和蹄部病变,迅速痊愈且症状比牛轻。蹄球部位更容易长水泡而非趾间。
试验性感染的骆驼科动物,临床症状温和。虽是如此,严重感染也可发生,严重流涎和口腔病变,蹄垫、蹄垫以及肘和腕关节皮肤脱落。驼马和羊驼试验性感染症状通常轻微,但也可发生严重的感染。秘鲁羊驼爆发口蹄疫,报道症状轻微,但这次爆发未能分离到病毒进行确诊。驼马自然感染无报道。试验性感染双峰驼,有的个体症状轻微,有的个体症状严重,蹄垫发生渗出和肿胀病变,没有口腔病变。不过,口腔病变和流涎,以及严重的蹄垫和飞节、腕关节、胸和膝垫皮肤脱落,这些症状,在前苏联疫情爆发时报道过。蹄底脱落有数次报道。单峰驼似乎对口蹄疫不敏感。
其它物种野生动物感染症状类似于其对应的家畜物种,严重的病变,例如角和蹄脱落也有报道。
熊掌垫和口鼻可产生水泡。
南非型病毒感染非洲水牛常为亚临床感染,但也有口、蹄部位产生温和的小病变的报道。
野生瞪羚、黑斑羚、高鼻羚羊严重爆发口蹄疫有数次报道,在捕获的动物中间存在高致死率和严重的临床症状。
诊断
1.临床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实践者一般可做出预诊。学术或法律意义上的确诊需要试验室诊断。
对牛和猪来说,口蹄疫症状难以与水泡性口炎区别,需要参考流行病学或试验室诊断进行确诊。在流行病学和临床发病率方面,口蹄疫与水泡性口炎有明显区别,西半球之外的国家自然发生水泡性口炎的情况很少见,水泡性口炎感染畜群后,虽然血清学检测阳性可接近100%,但临床病例仅占到畜群的10%~20%,远低于口蹄疫的临床发病率。
传统上,国内通过给马属动物注射牛或猪的水泡液或水泡组织,如果不发生感染,则可做出口蹄疫初步确诊。
表1 口蹄疫的临床鉴别诊断
 
 
2.试验室诊断
采样
采样送检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技术标准和法律程序,一般由专业人员完成此项工作。在一些国家,违反采样送检标准和法规可能会被起诉。
采样首选水泡上皮,样品质量≥1g,运输时置于PBS溶液或pH值为7.2-7.6的等量甘油磷酸缓冲液中。如果采不到水泡上皮样品,则可通过咽喉探杯采取口咽液。血清样品也可用,但诊断成功率低。
运输时,样品应冷藏或置于冰块中保存。
因病毒含量太低或浓度波动,重复采样是必要的,尤其是使用血清时更应重复采样。
试验室诊断方法
(1)病毒分离
牛甲状腺细胞培养
(2)PCR  RT-PCR或Real time RT-PCR,后者更为敏感、快速,样品病毒含量低时更为实用。
(3)血清学检测 血清学检测可用于进出口贸易出具检疫证明、确诊疑似病例和评估疫苗效果。可选用抗体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血清分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需要指出两点:
(1)监控口蹄疫和海关证明无口蹄疫这两种检疫目的,血清学检测的临界值设置不同。
(2)有疫苗免疫史的动物,测定是否感染口蹄疫,应检测非结构性蛋白抗体,即非病毒衣壳抗体,这种抗体只有在病毒复制时才能产生。商业检测试剂通常在产品名称中用NS标记这种试剂。评估疫苗效果时,检测衣壳抗体(结构性蛋白抗体)即可满足需要。
检测非结构性蛋白抗体的试剂,通常敏感性较差,也就是说容易出现假阴性,假阴性常见于疫苗免疫后的口蹄疫患畜,因为疫苗会通过免疫系统抑制病毒的复制过程。
以上方法均不可用时,可选择补体结合试验进行试验室诊断。
预防、控制和治疗
对偶蹄动物来说,口蹄疫是传染性最强的动物性疾病。针对口蹄疫的生物安全措施,对许多其它疾病同样有效。
1.官方机构的法规和措施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发布的主要国际标准有:动物卫生法典(Animal Health Code)、陆生动物诊断试验和疫苗手册、水生动物卫生法典和水生动物疫病诊断手册。
我国动物防疫法律和规章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根据口蹄疫流行情况将不同国家按口蹄疫感染状态分为四个级别:(1)无口蹄疫,不使用疫苗;(2)无口蹄疫,使用疫苗;(3)暂时吊销无口蹄疫状态,使用或不使用疫苗;(4)未确认。
 
图16  OIE对各国口蹄疫状态的推测,pool 1-7分别代表7个疫源。
发生口蹄疫时,政府通常会对动物和动物产品的贸易和运输进行限制,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不能完全预防口蹄疫从流行地区扩展至无口蹄疫的地区。病毒入侵无口蹄疫、不使用疫苗的地区时,政府通常选择净化措施,屠宰所有感染动物甚至易感动物,严格限制疫情附近的动物和车辆交通,火化、深埋尸体和进行彻底的环境消毒。净化口蹄疫的成本巨大,通常只在偶然爆发疫情的发达国家进行。
无法实施大规模屠宰的国家,严格检疫和限制流通是必要的。但常用的检疫隔离期对口蹄疫来说可能不够长,达不到防止购入携带者的时间标准。
剩饭(泔水)喂猪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对剩饭进行充分的热处理可降低疾病爆发的风险。因难以确保热处理流程有效执行和其它食品安全问题,我国法规禁止饲养泔水猪,但业界人士不应忽略周边存在这类风险的可能性。
一些地区,口蹄疫病毒在野生动物之间循环,例如非洲水牛,这种情况下,设置栅栏隔离野生动物保护区,防止其接触家畜,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病毒的传播。每年两次免疫缓冲区家畜可降低疫情爆发的可能性。南非通过栅栏将野生动物保护区和家畜隔离开,在控制口蹄疫的传播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灭活苗对相应血清型的感染保护期通常为4~6个月,这种保护指的是缓和临床症状,不能使动物不被口蹄疫病毒感染。疫苗对非流行地区口蹄疫的净化有负面影响。疫苗会给检疫带来困难,疫苗不但不能阻止病毒在咽部形成的持续感染状态,反而有利于带毒状态(隐性感染但有传染力)的形成。所以,疫苗仅可用于疾病流行地区保护动物生产力,在不发达地区,净化屠宰所有风险个体后可引起更为严重的实际损失,包括役畜损失、食物短缺。
2.牧场生物安全实践
牧场生物安全实践主要内容是外部生物安全(防止疾病传入)、生物安全监控和内部生物安全(防止疾病在本畜群内进一步扩散或传出)。
防止疾病传入是口蹄疫预防最重要的环节,应考虑牧场选址、动物、机械性媒介(人、车辆、设备、物料)、设施、消毒、免疫。
从生物安全角度考虑,理想的牧场选址应远离(500米以上)交通主干线、涡流和风口、地面开放性水源(河道、湖泊等)、居民区和其它易感动物牧场(3公里是最低限度,10公里以上较为理想)。
尽可能保持牧场封闭,即自繁自养。购入动物在自家厂足够远的区域进行隔离检疫有一定实用价值,但前面讲过动物可作为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持续几年时间;同时抗体波动、疫苗干扰等情况的存在使隔离检疫不能完全杜绝疾病的传播。在实践中,家庭牧场通常难以做到保持畜群封闭,这种情况下,牧场主需关注政府专业媒体的网站和社交网站账号的信息发布,并保持与从业者的联系,积极获取口蹄疫的流行信息,避开在疾病流行地区、发病高峰季节(冬、春)和流行时期(夏天也可零星散发口蹄疫)购买动物,购入动物时应注意是否存在警示性的症状(咂嘴、流涎、跛行、水泡、发热等),运输车辆应使用自家车辆或雇佣未运输过易感动物的车辆,使用前用高压水枪清洗和消毒。另一点需要家庭牧场注意的是,不同物种的动物要分开养殖,因为,其它动物可扮演机械性传播媒介的角色。绵羊的口蹄疫临床症状不明显,可因疫情被忽视而在无意中感染其它动物。零散游逛的动物、野生动物或野化动物可扮演传染源或机械性传播媒介的角色,确保牧场围墙、畜栏和门的完好可减少风险。我国一些地区有在枝头悬挂胎衣的习惯,食腐鸟类有机械性传播疾病的风险,胎衣、动物尸体应深埋处理。啮齿动物(老鼠等)的清除也是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粪便、牛奶等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含有过多的病原体,并且,粪便为这些病原体提供合适的环境使病原体生存时间延长,因此,运输动物的车辆,作为疾病传播的机械性媒介,携带病毒比其它任何事物更远、更快,污染的车辆直接威胁牧场的生物安全,无论何时,只要条件允许,就要限制车辆在牧场的进出,家畜交易车辆载有动物和污染物时必须禁止入场;必须要进场的情况下,这些车辆要使用高压水枪彻底清洗、消毒并干燥后才可以进入牧场;牧场主也不应该允许本场员工和设备触碰此类车辆。牧场规划、设计时,应设置专门的草料、动物和粪便运输通道。牧场入口处要有酸碱消毒剂、有效的清洁和消毒设施(例如火碱或碳酸钠消毒池)。理想的动物和物料装卸设施应当位于牧场建筑群的边缘。在牧场入口附近建立卸牛台用于出售动物是非常必要的。口蹄疫可通过含有病毒的牛奶散播,应防止奶罐车内其它牧场的牛奶泄露,使感染扩散至本场牛群。公路上或公路旁有时堆积或散落牧场污物或牛粪,牧场载人车辆经过时要注意避开这些污物。牧场养殖区域内工作用车辆,包括饲喂车、清粪车和装载机等不应该开出工作范围。
 
图17  牧场卸牛台设计示例
人类是口蹄疫传播的机械性媒介,偶然情况下也有成为生物性媒介的风险(人类感染口蹄疫)。牧场员工应签署协议,家中不饲养偶蹄动物(猪、牛、羊和鹿等)。所有人在进入牧场之前,应更换牧场专用的衣服和鞋帽。访客访问牧场时,需保证未接触过感染动物,进入牧场之前先淋浴,然后更换牧场专用的衣服和鞋帽是最佳的生物安全实践,无法实施淋浴时,有必要在门卫处洗手、消毒和更换衣着。入场车辆司机应避免出驾驶室。外来设备在进场前需进行有效地清洁和消毒。
对所有进入牧场的物料进行排查,最小化物料带入病毒的风险。购入源于放牧草地的牧草有较高的传播疾病风险,无法避免购入这种牧草的情况下要保证牧草的干物质含量在90%左右,放置数月后再饲喂动物。避免饲喂污染的动物源性饲料,例如肉、骨、内脏和奶。牛奶中藏匿于乳脂和凝块的口蹄疫病毒可在短时间低温巴杀后保持感染力。运送动物和粪便的车辆不应该用于运输和加工饲料。无论来源如何,饲料都有可能在配制、运输或贮存过程中被污染。饲料厂和饲料区域卫生的维持、鼠害和虫害的控制有助于防止污染。动物可接触到的地表水(河道、湖泊等)也有传播疾病的风险。
口蹄疫病毒对酸和碱的抵抗力差,牧场入口处可选酸、碱类消毒剂。政府捕杀畜群后,对设施消毒前应彻底冲洗掉设施表面的所有有机物,确保消毒剂作用的位置无有机物存在,然后选用酸碱类消毒剂进行消毒。错误的“消毒”观念带来的虚假安全感,弊大于利。消毒剂的选择和浓度如下:
2%氢氧化钠;
4%碳酸钠;
5.25%漂白粉;
0.2%柠檬酸。
 
图18 遵守职业规范,访问疫区牧场应穿防护服、彻底消毒。
允许使用疫苗的国家和地区,选用疫苗前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选择本地区流行的相应血清型的灭活苗。需谨记:疫苗不能完全阻止口蹄疫爆发。
国际上允许使用口蹄疫、无疫情的地区,每年给牛免疫两次;允许使用口蹄疫、疫情流行的国家,每年给牛免疫三次。母源抗体会干扰犊牛主动免疫系统的发育,所以,如果犊牛在3月龄以内免疫过会引起麻烦,可能需要分别在4、5、6月龄加强免疫2~3次。
中国政府法规要求每4~6个月对敏感家畜进行一次口蹄疫免疫。集约化牧场的常见实践则是每年进行3~4次口蹄疫免疫。
疫苗存在的问题如下:(1)需定期加强免疫(间隔4~6个月);(2)口蹄疫疫苗不能阻止感染,但能减轻症状;(3)使用疫苗后,易感动物接触病毒后易变成病毒携带者;(4)疫苗的使用影响产品出口贸易;(5)病毒频繁的抗原漂移使得疫苗制作困难;(6)不同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能力,甚至不同亚型之间的免疫保护效果也差异巨大。总之,同消毒一样,错误的“疫苗”观念带来的虚假安全感,弊大于利,最优质的疫苗,也不能代替或减弱其它各项生物安全措施的作用。
口蹄疫在一个畜群内的传播十分迅速,一旦传入,内部控制疾病扩散至本厂其它动物没有什么意义。但对牧场群来说,防止疫病扩散至相邻牧场的生物安全监控和其它生物安全措施依然有可能起效,这时,完全封锁患病厂区的物料输出和人员进出是必要的。考虑到这一点,牧场群规划建设时,各牧场之间应保持足够的距离。
口蹄疫的流行地区,许多国家允许使用支持疗法。口蹄疫的治疗,无特效药和特异性疗法。治疗和护理,首先要通过饲喂优质、易消化的饲料维持患病动物的能量摄入,然后针对病变部位进行创伤护理。口腔和乳头病变可每天使用碘甘油进行护理,使用抗菌敷料对病变蹄实施无菌术进行包扎可有效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奶牛继发乳房炎时,应根据乳房炎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分级,使用抗生素进行乳区给药或全身给药进行治疗。
公共卫生
人类感染口蹄疫的临床症状罕见、温和,自1921年以来,仅有40例报道,口蹄疫通常不被视为公共卫生问题,口蹄疫试验室工作的人血清中可检测到口蹄疫抗体。人类通常通过直接接触、摄入未处理过的牛奶或奶制品感染口蹄疫。人类通常感染O型和C型病毒,感染A型罕见。口蹄疫在人体内的潜伏期为2~6天。
病毒在人体内存活时间短,少数情况下,口蹄疫可在人类呼吸道内存活1~2天,人类机体长期携带病毒的风险低。人类作为媒介传播给动物,主要通过污染的皮肤和衣物。
人类症状主要有:
(1)轻微头痛、萎靡不振、发热。
(2)水泡形成前,手指、手掌和脚有刺痛和灼烧感。
(3)水泡出现在舌、颚部位,充满液体,直径2mm~2cm,疼痛,影响饮食和讲话,2~3天后水泡变干。最后的疱疹出现后一周痊愈。
(4)可能出现腹泻。
鉴别诊断:
(1)A组柯萨奇病毒感染: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2)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
(3)水泡性口炎。
人类口蹄疫确诊需试验室诊断,治疗方法是支持疗法。
 
雀巢DFI牧场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幸福满族乡久援村
邮编:150100
 
 
文章来源:http://www.dairyfarmer.com.cn/kxyn_jbfz/2018-03-10/230763.chtml

Powered by OSPod-CMS 企业建站产品 3.2.6
CMS excute cost is 24 msec ,template set is 荷斯坦, template is 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