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斯坦网_荷斯坦_奶业技术交流_荷斯坦奶农俱乐部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养牛 >>疾病防治
奶牛酮病的营养调控
李锡智  首农畜牧 常务副总裁
 
李锡智 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李胜利教授反刍动物营养专业。毕业后长期奋斗在牛场生产管理一线,积累了丰富的牛场管理实战经验。历任三元绿荷奶牛养殖中心生产部副部长、副总经理、总经理职务。2013年11月,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后一直担任公司副总裁,主管生产运营、科技管理等工作。
在实际生产中,李锡智积极推广奶牛养殖新技术,在基层牛场推广奶牛围产期管理,创新犊牛管理方式,推行新生犊牛初乳灌服制度,加大牛奶质量的控制,坚持“奶品即人品”的质量理念。先后深入美国、以色列等多国牛场实地学习先进管理生产经验,并在基层牛场进行推广。
 
 
我们在生产当中一直比较关注奶牛酮病,因为酮病对牛的影响较大,容易导致采食量下降等,是围产期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尤其在群发时,带来的损失更大。
什么是酮病?
酮病也就是牛酮血症,根据症状或者血清中的酮体含量分为临床和亚临床。早期泌乳牛易发。
临床症状包括采食下降、精神沉郁、神经机能异常、异食癖。酮病对牛群的生产性能影响较大。若牛群发病率偏高(群发)是营养问题。
为什么会得酮病?
导致酮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高强度脂肪动员和高水平葡萄糖需求同时出现
能量负平衡带来高脂肪动员,为了在能量摄入跟不上能量需求时有能量可以使用,所以机体需要储存脂肪。而产奶量的上升导致葡萄糖需求增加,我们知道,产奶是因为乳糖调节渗透压导致乳房内渗透的上升。既有高强度脂肪的动员,又有高水平的葡萄糖需求,两者促使了酮病的发生。
高脂肪动员就是脂肪分解成脂肪酸,血液中NEFA升高,这是脂肪动员的一个指标。要想解决高脂肪动员,就要分解甘油三酯,分解产生的糖量升高,糖的内生作用不足时,就会导致非酯化脂肪酸在肝脏中转化成丙酮、乙酰乙酸、β-羟丁酸(BHBA),真正对机体或对神经造成伤害,表现出酮病的病理特征,即血清NEFA和酮体含量升高,葡萄糖降低。
有了对机体的伤害,自然一系列疾病随之而来,最终带来的损失是牛群淘汰或者产量下降。
导致酮病的发病因素
第一,能量负平衡和脂肪肝导致。
第二,葡萄糖前体物缺乏,合成葡萄糖效率降低,发生酮病的同时也会出现低血糖,我们要纠正低血糖症状,防止酮病造成的伤害。
第三,直接摄入酮体。
能量负平衡导致动用脂肪,非酯化脂肪酸在血液里含量上升,运输到肝脏,部分分解供能,部分合成脂肪时变成脂肪肝,影响肝功能,肝功能降解能力出了问题脂肪酸就会转化成酮体,血液、尿液、牛奶中的酮体含量上升。
高葡萄糖需求导致糖异生作用加强,要利用NEFA分解供能,这时候低血糖就产生了,所以,低血糖和酮病是相生相伴的,发生酮病的时候一般伴生低血糖。
如何控制酮病?
奶牛酮病的营养解决方案,需要从减缓或抑制体脂动员、减缓脂肪肝、促进糖异生、减缓能量负平衡等方面着手。
 
减缓或抑制体脂动员
酮体发生的时候,如何减缓或抑制酮病发生?首先是减缓或抑制体脂动员,减缓能量负平衡,减少脂肪的动员,降低发病概率。生产中日粮可适当添加烟酸。
 
减缓脂肪肝
从原理上说的很透,我们要减少脂肪的动员,将运输进入肝脏的脂肪输出去,避免形成脂肪肝,酮体产量自然下降,酮病发病率就降低了。生产中日粮可适当添加胆碱。
 
促进糖异生
将促进糖异生作用这个链条切断。合成葡萄糖,直接提供前体物:丙二醇、丙酸钙、丙酸钠。
另外,促进瘤胃内的丙酸生成,调解瘤胃的发酵模式,产生更多的丙酸。这意味着葡萄糖的合成,缓解了高葡萄糖需求的过程,这样链条就切断了。
日粮中可适当添加离子载体(莫能霉素)
 
减缓能量负平衡
有效控制酮病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减缓能量负平衡。在检测酮病中,我们归结能量负平衡是最最重要的。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营养均衡的产前日粮。尤其产前一周两周甚至更早的时候,在没有产犊、没有发生酮病的时候,就提前做一些工作,可以很好的减缓酮病的发生。
第二,提高产前干物质采食量和日粮消化率。高糖高可溶纤维日粮可能是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
第三,围产期充足的采食空间。很多牛场奶牛吃不上,尤其肥牛,酮病分I型和II型,II型的是脂肪肝。越肥的牛越容易患脂肪肝,酮病发生概率大幅度上升,酮病的发生又导致采食量下降,恶性循环,最后就被淘汰了。
第四,新产牛均衡日粮为新产牛提供优质的粗饲料,高消化率,有良好的适口性、优质的纤维,同时有效的促进干物质采食量是我们平衡日粮的一些技巧。
关于酮病的美国试验数据分享
图1展示的是美国2017年发表的一个试验,配方调整为高糖、高可溶性纤维,围产牛干物质采食量提高了大约5.2%。有这么高的干物质采食量,是非常了不得的成就。在这个时候,在需求基础上上升的快,能量负平衡被减缓,达到了很好的干物质采食量。
 
图1 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
另外,高可溶性的纤维也使得奶牛的反刍时间增加(图2),这意味着更强大的瘤胃发酵效率。
 
图2 反刍时间影响
只要瘤胃很健康,大幅度的改善,对应的就是产奶量的上升。从图3我们可以看到牛场的产奶量提升4~5公斤。糖对纤维的消化率促进作用是很明显的。
 
图3 产量的影响
关于酮病的中国试验数据分享
图4-11是我们自己做的试验,在首农的牧场进行了一年半的数据收集整理,王雅春、张毅及曹杰等人参与该项目研究。
 
图4 头胎牛:亚临床与健康组日均反刍时间比较
 
图5 经产牛:临床、亚临床与健康组日均反刍时间比较
 
图6 经产牛:临床、亚临床与健康组的产奶量比较
 
图7 经产牛:产前体况评分对亚临床酮病的预测
 
图8 经产牛:产前体况评分对临床型酮病的预测
 
图9 经产牛:产前体况评分和反刍时间对亚临床酮病的预测
 
图10 经产牛:产前体况评分+产后产奶量对临床型酮病的预测
 
图11 头胎牛:产前活动量对亚临床酮病的预测
 
瘤胃的健康代表着奶牛的健康,尤其和消化代谢相关的健康可以很清晰的反映出来。
通过以上试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产前21天、3周以前,酮病发病率上升很高,产前反刍能力下降。
产量高导致酮病发生概率很高,生产潜力高的可以发挥高产牛的效率。我们通过检测奶牛的血液,用数学模型分析数据,而非简单的统计数据,发现高产牛发生酮病的概率高达90%,经产牛81%。
反刍时间高的牛发生酮病的概率在下降。产量越高,体况评分越高,患酮病的概率100%,可见产量的压力大,反刍的好不好对酮病的冲击也很大。
另外,高活动量也可以带来高酮病发病率。虽然我们发现活动量多酮病就多发,但如果奶牛过肥,活动量足够大,也会实现没有体脂堆积。
反刍动物还有一个特点:容易患脂肪肝。游离脂肪酸由血液进入肝脏时合成甘油三酯,很难转运出去,合成效率高,但转运出去效率较低。所谓的强制减肥建议,都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
(本文根据2018第三届国际奶牛营养论坛天津峰专题报告整理)
 
文章来源:http://www.dairyfarmer.com.cn/kxyn_jbfz/2018-10-25/269571.chtml

Powered by OSPod-CMS 企业建站产品 3.2.6
CMS excute cost is 23 msec ,template set is 荷斯坦, template is 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