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斯坦网_荷斯坦_奶业技术交流_荷斯坦奶农俱乐部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牛文化 >>饮奶历史
两千年前古印度的饮牛奶背景史

    古印度婆罗门文化所制定的价值观通贯了印度古代全社会,新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沙门运动虽然是对婆罗门文化的逆反,但沙门运动的本身,也是婆罗门人生四阶段制度中的离欲行中抽化出来的,它在很大程度上与婆罗门教《奴摩法典》上的约束条例一致。所以牛奶这种食品与普通百姓一样看做是高贵的食品,是婆罗门文化中的出家者所认为的美食。

 

    从婆罗门中演化出来旧沙门制度,对于食品的选择与婆罗门贵族的世俗生活一样,有种种的禁忌。比如沙门耆那教,就是不食根茎类的蔬菜,土豆、罗卜、花生都不许吃,因为它们都出自土中。中国佛教徒常以‘食得菜根香’来比喻道心坚固,但在婆罗门教徒和沙门耆那教徒这里,却反成食菜根是太无道心了。

 

    为什么蔬菜根茎他们不许食用?因为他们讲世俗的慈悲心,说是为了口腹之食用工具挖土挑根茎会伤了土中的虫子,所以不吃土中的蔬菜部位。也许人们现在也好笑:难道他们种粮种菜下种前不耕耘土壤吗?是不是耕耘过的土壤上生的粮食蔬菜都是无道德和不净的了?他们还能吃什么?反正,这个生活习惯在现今的一些古印度婆罗门种姓部落里,还是顽固保守的坚持着,他们只吃枝上叶和枝上的种子果子,不吃根茎,更不吃一切畜肉。

 

    奶汁是印度传统享神的美食。农村的牛奶要经过加工,才好在印度这样的湿热地区保存时间长些,不然原奶放在桶中马上就变质了,所以吃未经加工的原奶而拉肚子的机率很高。古代对奶液的加工,主要是从提炼的角度入手,将自然状态下不稳定的原奶,从油水溶液的悬浮剂转变为单一的油剂和水剂分离。这样,奶中的油脂成份可单独提炼出来保存,它可以用在生活照明点灯和制作食品,这种油脂在常温下是半固态的。方法只要用专门的工具对原奶进行长时间的机械搅打,悬浮在水液中的半固态小油脂分子就会聚合起来,冬季我们可以从搅打后的水液里很方便的捞出成块的奶油来。

 

    除去奶油的奶液,就是加工过的牛奶。在中国现今蒙藏地区牧民,日常喝的就是这种主食,喝时要煮沸并加入茶盐。用现在的观点看,这就是土法的去脂奶品,与超市卖出的去脂鲜奶是一回事。问及为什么他们平时食用去脂奶,回答不过是为了大量收集奶油做它用和防止喝了变质奶坏肚子,这是一种生活习惯。古印度人对牛奶的加工原也不出这些目的,但时间一长,民间人们就以为牛奶中有固体物可搅出,固体物就是牛奶的所有精华,余下的不再会有固体物质了。

 

    情形并不是如古印度热带地区牧民的认识一致,我们现在都已认识到去脂牛奶的液体中依然保留了所有的原奶固体物质,而从中去除的奶油却是实实在在的液体!至少在印度大多数热带地区,那奶油只是个液体。我们现在于超市里买来的去脂奶粉是来自对去脂奶液的雾法干燥工艺,固态粉剂直接是由无脂奶干燥制成的。上述现象说明去脂牛奶的固体物质全部存在于水液里,而并不在油液中!

 

    古印度婆罗门对牛有着神圣的敬畏,婆罗门神话里,威严的湿婆大神有时会化为一头高大的公牛,还与是大地女神的花奶牛成了亲。白牛是湿婆大神的坐骑,水牛是天神阎摩的战车,梵天上帝的达摩神牛代表了梵天的法规意志,所以牛奶也成了体现法规利益的象征,叫‘法乳’。我们佛教也一直借用这个原词,来象征佛教的教化利益。

   

    在印度的大多数地区不可能存在另一种提炼奶制品的方法:奶酪制作。奶酪是由原奶经过发酵后奶中蛋白质全部聚合成絮状物,再经过压榨过滤成块,如同豆腐一样。奶酪制作要在常温零下摄氏度以下才能成功,在热带雨林地区的印度地区不可能有,有也无法做食物保存。即现在工业发达的温热带地区,要想把牛奶制成工业化的商品奶酪也有很大工艺难度,何况二千五百年前的湿热古印度,我们现在吃到的超市奶酪不是原始活性的奶酪,而是经过了防腐工艺的东西。

 

    只有牛奶经过发酵提炼成了奶酪后,余下液体才会是彻底清亮见底的,而这种液体是深度酵化后的废液,不能食用。古印度不会做奶酪块,也没有奶酪废液。所以沙门制度下的修行人苦行林公约,只规定了修行人午前可以喝未提炼的原奶,不得在午后喝没经油脂提炼的奶汁,理由是喝入原奶,汁中可搅拌出来的半固体就是算饭食!提炼去掉油脂的这种加工奶,也并不象我们在超市买来的去脂奶粉这么浓稠,而是比原奶清亮许多的液体。去脂奶就无奶中固体物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奶汁去了油还有物质在里面,之所以它混浊乳白是因为油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膜镜效应产生的幻象,而不是奶中一切固体物质所造成的混浊。

 

    佛陀成道前也做苦行六年,最后放弃了苦行的努力,他来到山下,接受了村外尼连禅河的河床边放羊的牧羊女供养的一碗原奶,所以被全体苦行林的修行同道视为严重的叛道者。之所以会如此严厉的藐视佛陀,就是因为他喝下的不是加工清澈的奶汁,不是用来供神的供物而是只供养他个人的羊奶,他不是按供神的时辰摄进了食品!

 

    如此说来,他背叛了神,背叛了神的所有使者乞食的苦行者们。佛陀因背叛过午不食而被众人冷落于庭。若不是他以“三皈依”“四谛法”“十二因缘法”提出了正确理性的思想方针,最后得到了人们的拥护,也许佛陀违背过午不食的事巳被我们后人批斗上了一万遍一亿万遍了!

文章来源:http://www.dairyfarmer.com.cn/nnwh_ynls/2009-11-12/4053.chtml

Powered by OSPod-CMS 企业建站产品 3.2.6
CMS excute cost is 23 msec ,template set is 荷斯坦, template is 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