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炎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2017-06-11 14:00 荷斯坦奶农俱乐部网 访问量:575 [ 字号: ]

才灵杰 勃林格殷格翰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中最为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属于多因素疾病。英国的乳房炎平均发病率为每年每100头奶牛中有50~70头。乳房炎对奶产量、牛奶品质、奶牛福利以及牧场的经济效益的影响已得到广泛认知。并且,近年来乳房炎和繁殖性能的相关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表明,无论是临床型还是亚临床型乳房炎,都会对奶牛繁殖性能产生负面影响。本文旨在对现有文献进行回顾,并描述与乳房炎相关的一些重要因素,如乳房炎类型(临床型、亚临床型)、乳房炎发生时间与人工受精(AI)的相关性,导致乳房炎的致病菌类型(革兰氏阳性、革兰氏阴性),以及体细胞数升高对于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此外,本文也总结了乳房炎影响繁殖性能的基本机制。

乳房炎类型

根据炎症在乳腺中的严重程度,我们通常可以将乳房炎分为临床型或亚临床型。亚临床型乳房炎被定义为体细胞计数(SCC)超出特定临界值(即100000个细胞/mL),临床型乳房炎表现为乳汁(如水样乳、絮状、凝块)和乳区(如肿胀、发硬、疼痛)存在肉眼可见异常。

多项研究已证明,临床型乳房炎对首配天数(长达22天以上)和妊娠天数(长达44天以上)具有非常明显的负面影响。另外,临床乳房炎还可改变发情周期,使发情鉴定更为困难。

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人工受精前后出现体细胞数升高,特别是亚临床乳房炎,会导致受胎率显著下降。与未感染乳房炎的奶牛相比,新发感染和慢性感染的奶牛在AI 前后显示受胎率降低(分别为39.4 vs 32.931.5)(图1)。此外,约30% 患有隐性慢性乳房炎的奶牛会出现排卵延迟、雌二醇浓度较低、排卵前促黄体激素(LH)峰值较低或延迟的情况。一项研究表明,隐性乳房炎继发临床型乳房炎后所导致的繁殖性能受损最为严重。鉴于隐性乳房炎的特性(无肉眼可见临床症状并且仅可通过体细胞检测揭发)、以及高度流行性(高达40%)等的影响,这些因素与繁殖性能的相关性需要在田间试验和科学研究中受到关注。

 

1 体细胞数(SCC)较低(未受感染)、授精前SCC 相对于测量值升高(新发感染)和SCC 总体升高(慢性感染)(*p<0.05)的奶牛的受胎率

人工授精与乳房炎发生时间的相关性

多项研究充分表明乳房炎对奶牛繁殖性能的负面影响随乳房炎发生时间和AI 时间的不同而变化。然而,文献中关于最易感期的界定并不一致。一项研究表明,若临床乳房炎发生在AI14天至AI35天之间,则受胎率会降低,若发生在AI 0~7 天,受胎率下降最为明显。另一项研究表明,在授精前3周内患有临床乳房炎的奶牛受胎率会降低,但在其他时间段并没有观察到。另外,一项早期的具有大量样本(9369头泌乳牛)的研究表明,对于首次配种受胎率,某些疾病对繁殖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首次配种距最近一次疾病发生的间期段。临床乳房炎尤为如此,即当其发生在AI 之前时,对受胎影响较小,而发生在AI 之后时,对受胎影响较为严重(即妊娠风险降低>50%)。若在AI 10 天期间发生SCC 单次升高(仅在1 次奶样检测中>106 个细胞/mL)时,受胎率降低23.6%,但如果发生较早,则不会出现这么严重的影响。如果发生在AI 30 天,则受胎率降低23%(图2)。在妊娠期前45 天中,患有临床乳房炎的奶牛在随后90天内的流产风险比未患乳房炎的奶牛高2.7倍(95%置信区间:1.35.6)。

 

 

2 AI 1 周直至AI 3 周期间发生SCC 单次升高(很可能由于临床型乳房炎)时,首次人工授精(AI)的受胎率显著下降(*p<0.05)。

乳房炎影响繁殖性能的机制

多项发现阐明了乳房炎对于受胎或维持妊娠的影响机制。简而言之,乳房炎诱导释放的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和前列腺素F2α与繁殖能力的下降具有相关性。配种前,乳房炎可破坏激素模式(抑制雌二醇生成、延迟促黄体激素峰出现)并延迟排卵。授精时乳房炎可影响卵母细胞的成熟和受精。授精后,乳房炎可干扰黄体的形成和退化、孕酮分泌、子宫内膜功能和胚胎发育。

实验性研究的观察结果显示,注入大肠杆菌内毒素会导致前列腺素F2α持续释放,并且会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和黄体溶解作用,从而导致孕酮浓度下降。值得注意的是,皮质醇(一种与应激相关的激素)在血浆中的浓度也会增加。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乳房炎是通过什么具体机制才导致繁殖性能下降并与AI 发生时间相关的。

病原体类型

不同类型的临床型乳房炎(即由不同病原体)可能对奶牛繁殖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临床乳房炎的一种分类方法为对致病菌进行革兰氏染色,可将其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乳房炎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不同。对繁殖性能的影响而言,早期研究并未发现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性临床乳房炎在繁殖性能影响上存在差异。然而,最近有证据表明与革兰氏阳性菌相比,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临床乳房炎造成的妊娠率降低程度更为严重。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了J5 疫苗(即大肠菌群J5 核心抗原疫苗)在产奶量和繁殖性能方面的效果。如果奶牛患有大肠杆菌或链球菌引起

最近,一项针对23695 头泌乳牛关于乳房炎类型的回顾性研究分析提供了附加证据。总体而言,与革兰氏阳性菌或其他微生物相比,由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临床乳房炎对受胎率的影响更为严重。发生在AI 1 周的革兰氏阴性菌临床乳房炎对受胎率的影响最为严重,可导致受胎率下降80%

体细胞数越高受胎率受到的影响越大

最近在英国的一项研究11 调查了来自105 个奶牛群,共计85482 次输精的数据,研究显示SCC 与受胎率也同样具有相关性(图3)。如果授精后30 天内体细胞数为40 万或更高,会导致受胎率下降接近20%。体细胞数越低,影响程度越小,但所有分类均与参考分类(SCC 计数低于2 万)具有显著差异。同样发现与配种前31 60 天记录的SCC 具有显著相关性,但这些相关程度非常小。SCC 对受胎率的影响与临床乳房炎相累加:如果1 头奶牛在授精时患有临床乳房炎,并且在随后的30 天内SCC>40 万,配种后这头牛的预期妊娠率会下降约45%

 

3 授精后1~30 天期间,不同SCC 计数与受胎率的相关性。误差线显示了95% 最高后验密度区域(类似于置信区间)

结论

乳房炎是一种炎症,抗生素的作用仅仅是杀灭致病菌,而对于炎症的控制并没有任何意义。然而炎症反应才是导致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奶产量下降,繁殖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在新西兰进行的727头奶牛的临床试验数据已经证明,在乳房炎的治疗方案中,使用美达佳可以有效提高首次配种率,减少输精次数,提高产后120 天的妊娠率,并且能够有效提高乳房炎的细菌学治愈率。因此,兽医对于乳房炎的治疗不仅需要关注抗生素的选择,更应该综合评估炎症控制在乳房炎的治疗上起到的关键作用。

目前已有很多有说服力的研究数据表明奶牛乳房炎(临床型与亚临床型)与繁殖过程中各方面受到的损害具有相关性。尤其当乳房炎的发生时间接近发情期或授精时,这些影响相对较大,并且即使在采用成熟的分析技术纠正了潜在混杂因子的情况下,仍可检出这些因素的影响。因此,牧场应该通过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临床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然而,任何乳房炎的防控方案均存在缺陷,那么对于已经感染乳房炎的病例,缓解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就变得尤为重要。妊娠成功对于牧场而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此即使在很小的程度上降低乳房炎对繁殖力的影响,也会给牧场带来经济效益。

 

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新源南路3号平安国际金融中心A18

邮编:100027

电话: 010-57653000

传真: 010-84864098

 

本文链接:http://www.dairyfarmer.com.cn/kxyn_jbfz/2017-06-11/205573.chtml
转载请保留:本站文章未注明来源和作者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均属荷斯坦奶农俱乐部网站所有,转载请保留链接,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Powered by OSPod-CMS 企业建站产品 3.2.6
CMS excute cost is 1947 msec ,template set is 荷斯坦, template is cattle_science_det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