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小常识:真胃溃疡

2013-01-24 07:52 荷斯坦奶农俱乐部网 访问量:1110 [ 字号: ]

  真胃溃疡是由于真胃炎和真胃出血引起真胃黏膜局部糜烂坏死,形成溃疡灶。一般由机体消化障碍或因真胃食糜酸度增高,长期刺激真胃黏膜而导致。以临床表现厌食、腹痛、产奶量下降和黑粪为主要特征的消化机能紊乱疾病。该病可见于成年牛和犊牛,在消化道类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该病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出,并进行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出血性贫血,一旦出现胃穿孔还可能导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直接导致动物死亡或淘汰。

  目前,该病的病因还在探索和研究之中,但普遍认为,急性出血性皱胃溃疡长发生于产后几周内的高产成年牛或产后3~6月的母牛。因此,认为该病与分娩和泌乳应激有关系。并据此推测,分娩应激、开始泌乳和大量饲喂精料三者结合起来成为奶牛急性皱胃溃疡的病因。其他的应激因素,如长途运输、外科手术等也可继发该病。

  人工喂养的犊牛断奶和停奶后,可以见有发生真胃溃疡的情况,但这种真胃溃疡多为亚急性非出血性。一般是由于犊牛采食大量的精料,导致胃酸偏高,最终导致真胃黏膜在高酸度的刺激下发生溃疡。

  依据不同的溃疡严重程度和是否有腹膜炎发生,该病会出现以下4种病症表现:

  轻度出血性真胃溃疡 在正常粪便中混有少量黑色血凝块,此时可怀疑有真胃溃疡发生,这种粪便可间歇性出现。一般不表现其他症状。

  • 严重的出血性真胃溃疡 真胃溃疡较为严重的一种情况,在溃疡边缘有较大血管破溃而大量出血,可见病牛贫血,但找不到贫血原因。病牛呈衰弱状,黏膜苍白,脉搏快,心音亢进,伴有杂音。同时见有大量黑色柏油样凝血块,伴有少量粪便,偶尔有腹泻发生,可能持续数天,少数牛会在发病的数小时内死亡。
  • 真胃溃疡并伴有穿孔和局限性腹膜炎 动物表现为不规则的发热、厌食和间歇性腹泻。常见于产后数周内的奶牛。一般是由于真胃黏膜的溃疡延伸至真胃壁,形成小的(直径约1~3mm)穿孔,胃内容物进入腹腔,穿孔附近的腹腔受到细菌感染和机体防卫机制的共同作用,形成局部炎症反应区。此时在腹中线右侧真胃区进行腹壁深部触诊,动物有疼痛反应。
  • 真胃穿孔并伴有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一般此种病例的穿孔直径大于3mm,真胃内容物进入腹腔,引发弥漫性腹膜炎,引起病牛衰竭、卧地不起、休克,常于数小时内死亡。
  • 对于后面两种情况,一般会进行尸体剖检时,很容易判别。而对于前面两种情况,一旦有所怀疑或是做出诊断,应立即进行相应的防治措施。

  对于轻度出血性真胃溃疡,因为出血不多,诊断困难,很少在临床上被诊断出来,一般都是由于继发其他问题,如动物表现体温升高或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时,才被检查出来。所以相应的治疗措施,必须包含对症治疗,同时在有必要时给动物投喂收敛剂(儿茶胶)和抗酸剂(氢氧化镁)。

  对于严重出血的真胃溃疡,基本的治疗原则为对症治疗,如输血和补液。同时,为了减弱真胃中酸液对黏膜的损伤,减低胃蛋白酶的作用,可使用抗酸剂,如氢氧化镁500~1000g,每天一次或两次灌服,连用2~4天;硅酸镁每天一次灌服100g,连用2~4天。同时,口投磺胺二甲嘧啶和磺胺溴二甲基嘧啶,每天每公斤体重200mg,连用5~7天,来控制胃内细菌感染,抑制真胃黏膜的炎症过程。对于出现穿孔的动物,如果有较高经济价值,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将有局限性腹膜炎的真胃溃疡处切去。如果出现弥漫性腹膜炎,则不适宜再进行治疗。

本文链接:http://www.dairyfarmer.com.cn/kxyn_nncs/2013-01-24/79181.chtml
转载请保留:本站文章未注明来源和作者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均属荷斯坦奶农俱乐部网站所有,转载请保留链接,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Powered by OSPod-CMS 企业建站产品 3.2.6
CMS excute cost is 1404 msec ,template set is 荷斯坦, template is cattle_science_det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