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奶业新格局——集团化牧场涌现

2017-12-21 17:56 荷斯坦奶农俱乐部网 访问量:683 [ 字号: ]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奶业作为一个产业已经基本形成,建设现代奶业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已经进入转型期,即由传统奶业向现代奶业过渡。在此期间、传统奶业的弊端在减少,现代奶业的因素在增加。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奶业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专业齐全、合理配套的中国奶业产业体系已经形成,其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堪称世界奇迹。中国奶业不但促进了中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农业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城乡市场都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中国奶业的生产和消费也促进了全球奶业的发展。
2005年中国奶牛存栏1216万头   奶类总产位居世界第三
加入WTO以后,中国奶业正式进入了国际市场。经历了一番严峻的考验,中国奶业开始走向成熟,正在由传统的奶牛养殖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现代养殖模式转变。
在奶牛养殖方面,通过引进奶牛良种和品种改良,2005年荷斯坦牛的覆盖面已经达到中国奶牛总存栏数(1216万头)的三分之一,饲养规模在2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户(场、小区)奶牛存栏数占全国总存栏数的27.7%,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城市,这个比例更高;部分规模牛场和奶牛养殖小区的硬件和软件装备已经达到国际水平。
从原料奶生产上看,截至2007年年底,中国奶类总产量达到3633.4万吨,稳居世界第三(印度第一,美国第二),全国奶牛存栏1218.9万头,饲养奶牛的农户约为210万户,奶牛业的产值达到835.7亿元,奶业已初步成为优势产业。
从牛奶加工上看,中国乳制品产量为1787万吨(其中液体乳产量1 441万吨、干乳制品300多万吨),规模以上加工企业有700多家,乳制品工业总产值1348.81亿元,形成了蒙牛、伊利、光明、三元、完达山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
从流通环节上看,中国原料奶的70%左右要依靠奶站收购和流通,全国乳制品的80%以上要依靠经销商和超市运输和销售,流通环节的经营者数量更加难以统计,产值也难以估量。
从行业管理服务方面看,中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有关奶业的法律、法规和条列,中国奶业协会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发挥了行业协会的领导协调作用,《中国奶牛》、《中国乳业》、《中国乳品工业》等众多的奶业杂志、媒体和咨询机构也一起形成了行业监管和产业服务体系。
从科研和人才培养上看,以农业大学和农业科研机构及奶业企业研发中心为代表,为中国奶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奶业产业技术体系。
从消费环节上看,2007年中国城镇居民平均乳制品(鲜乳、奶粉、酸奶)消费量为18千克,农村居民为3千克,庞大的中国人口基数形成了世界上牛奶消费的巨大市场,而且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日渐成熟。
进入21世纪后,作为一个新兴的食品行业,中国奶业稳定快速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已经具备,为现代奶业的形成提供了可靠保证,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期美国1头牛的产量=中国2头牛的产量
2002年,中国饲养1~4头奶牛的农户,其奶牛存栏数占全国总存栏数的44.8%,而饲养达100头以上的农户,奶牛存栏数仅占总存栏数的11.9%。也就是说,在21世纪初,中国存栏奶牛中的近一半,是由饲养量4头以下的个体奶农饲养的。
由于受到饲养分散、管理水平低的困扰,2002年中国成母牛平均单产仅3438.27千克,而且牛奶质量参差不齐,微生物指标往往超标,与奶业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同期美国等发达国家饲养的1头奶牛就相当于中国的2头奶牛的产奶量。这就是差距,这也是中国增产、增收的空间。它一方面说明中国的奶业还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也预示着中国奶业的发展目标,需要从奶牛数量扩张型向奶牛良种品质型转变,走科学管理、内涵提高的道路。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实现规模化经营,是高产、优质、高效发展奶牛饲养业的必由之路,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
21世纪初北京上海两地发展迅猛  规模化程度达100%
为了改变奶牛养殖小、散、低的现状,中国各地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主要通过两地推进奶牛规模化养殖:一是发展规模奶牛场,包括奶牛大户、国有奶牛场、股份制奶牛场等,二是发展奶牛养殖小区。奶牛养殖小区这种模式在短短的几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小区”数量猛增。仅对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等7省(自治区、直辖市)奶业优势产区的不完全统计,共建有“小区”1600多个,奶牛存栏T0多万头,占7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存栏数(335万头)的比例达20%以上。
2009年,中国奶牛存栏100头以上规模的奶牛场达到26.8%。河北省奶牛规模化养殖程度达到91%,上海规模化程度100%, 北京规模化程度100%,天津市规模化程度为95%。同时,在各地涌现出一批现代化奶牛养殖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北京三元绿荷奶牛养殖中心(现首农畜牧),建成国内单产最高的核心牛群,拥有28个牧场,共37000头奶牛,平均每头年单产10000千克,乳脂率3.8%左右,乳蛋白3.1%。江苏卫岗淳化牧场,集约化程度很高,至2009年,拥有5万余头优良的荷斯坦牛,全面实现机械化挤奶、电脑自动控制,全混合日粮(TMR)电脑控制饲喂,牛奶品质达到欧盟标准。上海光明荷斯坦(现上海光明牧业)金山种奶牛场,存栏奶牛5000头,至2009年,成为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种奶牛场,采用牧场管理信息系统,实行了科学化管理、智能化生产。内蒙古现代牧业奥亚牧场,建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单体牧场,投资修建了全球最大的沼气发电系统,每天处理牛粪500吨,日产沼气1.2万米3,日发电3万千瓦时,为推进奶业循环经济做出了表率。
 
大型规模牧场转盘挤奶机
 
使用TMR 牧场享有国家补贴 迅速得到推广
TMR饲喂技术推广应用作为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广泛推广。TMR饲料制备机从最初的单纯搅拌功能,发展到具有切碎和揉搓的功能,再发展到自动取料和自动称重的功能。对混合机理、混合部件的研究方面也不断深入,TMR饲料制备机的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不断改进和完善,具有智能配方操作及远程控制等多种先进功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随着规模养殖的发展,TMR饲养工艺被广大牧场主及奶农所接受。不仅中国大多数省份的规模奶牛场已经采用了该饲养技术,而且一些大型乳品企业在其自建的牧场中也推广使用TMR设备,由此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大型牧场及养殖小区纷纷采用TMR工艺。2008年,TMR设备生产企业人选国家农机补贴目录,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奶牛场在应用TMR饲养工艺后,牛奶质量和奶牛单产得到了提升,奶牛养殖业的整体水平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全混合日粮(TMR)饲喂奶牛
1992年中国开启DHI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在中国起步较晚,1992年在“中日奶业技术合作项目”的扶持下,天津启动了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1995年随着中国一加拿大奶牛综合育种项目的实施,先后在上海、北京、西安、杭州等地逐步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岛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奶牛超过35.84万头,项目全面覆盖中国奶牛养殖优势区域。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是对奶牛泌乳性能及乳成分的测定。首先需要收集奶牛系谱、胎次、产犊日期、干奶日期、淘汰日期等牛群饲养管理基础数据,其次是每月采集一次泌乳牛的奶样,通过测定中心的检测,获得牛奶的乳成分、体细胞数等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统一整理分析,形成生产性能测定报告。测定报告反映了牛只及牛群配种繁殖、生产性能、饲养管理、乳房保健及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相关信息。牛场管理人员利用生产性能测定报告,能够科学有效地对牛群有针对性的饲养管理,发挥牛群的生产潜力,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政府主管部门利用收集的大量测定数据,组织开展全国奶牛良种登记、种公牛后裔测定、遗传评定及奶牛的选种选配等工作,达到提高奶牛整体种质遗传水平、提高奶牛牛奶产量、增加农牧民养殖经济效益的目的。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实验室
 


Powered by OSPod-CMS 企业建站产品 3.2.6
CMS excute cost is 1054 msec ,template set is 荷斯坦, template is cattle_culture_det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