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奶与乳酸菌饮料

2009-11-12 14:13 访问量:271 [ 字号: ]
 

        200011月,农业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的通知》,启动了我国的学生奶计划,并确立了学生奶的安全、营养、方便、价廉八字方针。这种牛奶从娃娃抓起的作法,原本是中国奶味蕾纠偏的一条捷径,但可惜南辕北辙,小味蕾被教育成更习惯于超高温瞬时灭菌的常温奶。

  幸运的是,学生奶并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开。国家农业部农垦局农业处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06年下半年的将近6年间,学生饮用奶计划推行了243万份,仅占全国2.4亿中小学生的1%

  但问题是,即使在学校里没喝常温奶,回到家里也很难免得了。

  欧睿信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从1998年到2007年的10年间,巴氏奶占国内液态奶市场(常温奶+巴氏奶)的份额从当初的79.6%,逐年下降到21.8%;同期,常温奶占国内液态奶市场的份额则从当初的20.4%,一路上升到78.2%,巴氏奶阵营中,除了最为坚定的北京三元之外,以及摇摆不定的光明乳业(3.99,0.25,6.68%,),剩下的多数都是中小型的地方企业。

  除了液态奶,把孩子们的奶味蕾引上歧路的另一个重要产品是乳酸菌饮料。

  上世纪70年代末,上海乳品二厂有个老技师厚积薄发之余产生了一个灵感。当时各生产单位都在琢磨如何用尽可能少的奶生产出更多的乳制品,他的思考是能不能把类似的方法应用在酸奶上。

  于是,他将一份普通的酸奶,仿照生产甜牛奶(如巧克力牛奶、可可牛奶等)的方法,加入3-4份水,再调味调酸调色。当时,他面临着蛋白质稳定性的技术难点,因为酸性条件下蛋白质容易变性而沉淀,或者分层,而在解决了这个难点后,一个在未来影响大到超乎其想象的新产品就此被研发出来了,取名为酸乳露

  酸乳露、掼奶油和冰砖一度是情侣们谈情说爱时的首选精美食品。1988年,光明牌系列型酸乳露饮料获得上海市优质奖产品称号,系列中还分浓缩型(不加水、饮用时再加水的)和稀释型的两种。

  酸乳露的成功使得很快各地出现大量跟进者,尤以广东为甚,乐百氏即为其中之一。达能在中国最初生产正宗酸乳,后发现少用奶不用奶的这类产品更赚钱,就有了后来的娃哈哈。

  上世纪80-90年代炒作此类产品,用的炒作点是活性乳酸菌。因为五花八门的类似产品都是以酸乳为基料,然后兑水而成的,多少含有发酵菌种的活体。为规范这一市场,80年代中期,国家制定了第一个全国性的产品标准。

  但当时农业部的代表和卫生部的另一个专家在会上投了反对票。

  在反对者看来,仅一条理由就足够驳倒这个所谓的标准:乳酸菌饮料名称含义不明,如果按照这一标准,则泡菜水也可以称乳酸菌饮料,因为泡菜水也富含乳酸菌,跟饮料同样液态。显然不属于这个标准的泡菜水,实际上是无法用这个标准区分开的。

  后来这个无法规避泡菜水的乳酸菌饮料标准,改名为乳酸菌乳饮料。然而,低标准的问题没有解决。上述两位专家主张定义中还必须写明含全乳的量不低于1/3”,但这种主张并未被采纳,改头换面后的乳酸菌乳饮料标准,只要求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达到限值就行了。

  专家的担心并非多余,事实证明,现在的许多乳酸菌乳饮料不用乳或乳粉了,以更便宜的乳清粉或大豆粉等原料混充其中。而即使这样的产品,在营销高手的手中还玩出了花样,例如从其中分出了死菌型、活菌型等不同产品分支。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聪明的生产者用足了乳酸菌乳饮料的混乱空间,发展出了更低成本的完全人工调酸、不发酵的含乳饮料,市场混乱加剧。

而今,发酵型的乳酸菌乳饮料升级为益生菌了,甚至有人预言:含乳饮料将改变整个中国奶业了。由于添加剂厂商能够提供稳定酸性条件下的蛋白质的稳定剂,乳酸菌乳饮料有了专业化的生产和长足的进步,老技师的发明已经远远落后了。

查看评论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标题: 姓名:

Powered by OSPod-CMS 企业建站产品 3.2.6
CMS excute cost is 573 msec ,template set is 荷斯坦, template is cattle_culture_det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