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农畜牧畜牧师丛慧敏:一个不粗糙的养牛人

2015-06-21      新华网   访问量:435 [ 字号: ]
 

  丛慧敏是首农集团三元种业下属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下简称 首农畜牧)奶牛中心的高级畜牧师,从事了13年奶牛养殖的她谈起牛来滔滔不绝。在很多外行人眼里,养牛是个简单粗糙的活,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份职业,丛慧敏解释道:“其实,养牛是个技术活,我们的很多工作是通过大数据、计算机来操作的。像挤奶这种工作在我们这里已经全部机器化,我们的工作并不像外行人想得那么粗糙。”

  采访当天,延庆下了雨。因为路上交通,我们的采访比预计时间晚了一些。到达首农畜牧奶牛中心延庆基地的时候,接我们进院的人抱歉地说,丛慧敏还在牛棚里忙着,让我们稍微等等。12点多,丛慧敏一身灰色工作装匆忙地赶来,“太抱歉了,牛棚有点事,就耽搁了。”而此时,她上午工作的时间已经超过5个小时。

  低下头来 才能解决问题

  翻看丛慧敏过往的简历,荣誉奖项满满地占了一半屏幕。“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首都巾帼创业先锋”、“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她还曾于2012年被当选为北京市十一届党代表。在2015年,她荣获了全国劳模的称号。对于这些头衔,丛慧敏在介绍自己的时候,更多的是以“养牛人”自称,自信坦率且有些自豪的样子。

  问到当初为何选择畜牧专业时,丛慧敏显得有些意外,她似乎从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细细思索了下,她认真地回答道:“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我喜欢动物,我对他们很熟悉。”

  2002年,丛慧敏硕士毕业,在高校任职和从事畜牧养殖之间她选择了后者。第一个工作地点是在首农集团的金银岛牧场,在当时,牧场的现代化程度很高,设施建设也颇具规模。但是,从干干净净的校园到飘着牛粪味的牧场,这种转变还是让刚出学校的丛慧敏有些失落。“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来。”丛慧敏给自己下了死命令。

  最初的坚持,总是难捱的。在牧场,丛慧敏早上7点就要在岗,早晚巡视牧场,接牛料,查看牛犊、孕牛状况,还有一天三遍的挤奶工作。

  当养殖从书本跨越到现实,丛慧敏发现从事养殖业不仅需要技术知识,需要体力支撑,还需要沟通技巧。在牧场上,一个初出茅庐的女孩,要指挥五大三粗的汉子,丛慧敏说“工作怎么开展,自己每天晚上回宿舍都要想。”

  如何与牧场工人沟通,如何让工人理解她从学校里带来的知识,如何融入这个群体?曾经敲打自己的疑问到如今也变成了答案,“人谦虚一点低调一点,你在学校学的是理论知识,人家多少年在牧场打转。能按照预期完成工作,结果是满意的,怎么挥铁锨就无需纠结了。”

  凭着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扎实牢靠的学术知识,丛慧敏很快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2008年4月,她被派到中以示范牛场任副场长,当年该牛场成母牛头年单产突破10吨,居全国首位,2009年成母牛头年单产突破11吨,再一次创新纪录,达到奶牛养殖国际先进水平。

  热爱工作,不倦探索,2009年丛慧敏和同事们创建的以EDTM为核心的国内首创的现代奶牛生产技术体系,在核心群产奶量、全混日粮饲养技术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当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

  面对困难 放不下的责任

  丛慧敏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是她的制胜法宝。白天,她深入到第一线的牧场工作,记住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到了晚上,她端起书本查资料,找案例。她利用数不清个夜晚,编写了“三元奶牛养殖技术标准”、“三元奶牛养殖技术资料汇编”、16期“奶牛繁育专刊”。2006年,她参与的“奶牛生产智能化和网络化管理系统”项目获三元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1月,她参与主编的《原料乳生产与质量控制》专业书籍正式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一直努力,不曾退缩的性格,一直根深于丛慧敏的养殖生涯。可是,当问起印象最深刻的事儿,丛慧敏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她记不起那些默默耕耘的日夜,却只说自己是个“胆儿小的人”。

  丛慧敏讲述了自己的一次“惊魂”夜,当时是冬天,北方的风呼呼地刮着,白天还好,到了晚上,就成了“鬼哭狼嚎”。当时的丛慧敏在郊外的牧场值班,按照日常流程,半夜值班人需要巡视牛棚,查看奶牛状况。除了牛棚里有灯,空旷的厂子外面黑乎乎的一片。丛慧敏走到牛棚附近听到似人一样的嘤嘤哭声,吓得丛慧敏撒腿就往宿舍跑。回到宿舍丛慧敏稳了稳神,还有几个牛棚没有巡视完,她咬着牙握紧手电壮着胆子往回走。

  回到牛棚,嘤嘤的哭声还在,壮着胆子,丛慧敏捡了土块扔过去,站着休息的几头牛散开,她这才发现,“嘤嘤哭泣”的是一头胀气的奶牛。原来,这头奶牛卧睡的地方恰好有个坑,奶牛的卧姿不对又站不起来,胃部已经胀满了气。丛慧敏叫来了技术人员,技术人员说若是再晚来些时候,这头牛会有生命危险,是丛慧敏救了牛一命。说起这段,丛慧敏的喜悦溢于言表。问她那么害怕为什么还去巡视,她严肃地说,“不去,那怎么行,那是不负责任。”

  谈到责任,联想到家庭,丛慧敏对丈夫和孩子话语间满是歉意。由于牧场远在郊区,为了方便工作,丛慧敏一家人多年来不得不随着她搬到荒凉的牧场附近居住,她的丈夫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住在单位附近,周末才能跟家人相聚。

  记得一次,赶上牧场防疫封闭管理期,三四个月的时间里丛慧敏都要吃住在牧场,家人对丛慧敏的工作表示支持,可是丛慧敏三岁的儿子看不到妈妈突然生病。一面是工作,一面是家庭,丛慧敏说,平衡起来真的很难。她没有回家,年幼的孩子也早就忘了这件事,可是这却成了她藏在心底的歉意。

  

  首农畜牧奶牛中心延庆基地

  不是我们养牛 是牛养我们

  谈自己丛慧敏总是言简意赅,可是,如果你问起牛的事,她一定滔滔不绝。牧场有多少头牛,怎么护理孕期的牛,如何评选一头优秀的种公牛,随便问上一个问题,她都能如数家珍。

  “那里是住这‘别墅’的小牛犊,这边是产奶的牛妈妈,看,那个黄色的大毛刷,这是给牛搔痒的。”丛慧敏一脸兴奋和自豪。在延庆基地里,传统的牛棚化身为宽敞舒适的“公寓”间,风扇,淋浴器,搔痒刷,不时有工人清扫奶牛的“床铺”。“上面铺着草絮下面是泡沫垫,一定要让牛睡得舒服。”

  为了更好地检测奶牛的状况,更安全地输送新鲜高品质的牛奶,延庆基地购买的两台挤奶机器人投入使用,看着奶牛惬意地吃着草,挤奶机器人高效地运转着,丛慧敏笑着对我们说,“这些产奶数据很快会传输到那边的电脑区,这个机器能直接鉴别牛奶的品质,不好的牛奶直接排出废弃。”介绍过程中,发觉有头奶牛有烦躁的情绪,丛慧敏不再说话,仔细地看着牛的反应,“这头奶牛有问题,我得联系下技术人员,”丛慧敏神色担忧地说。

  在丛慧敏的眼里,牛通人性,懂感恩,他们是朋友,是伙伴,是孩子,更是衣食父母。“我们经常教育员工,不要以为你给牛填把草,就是你养牛了,其实是牛养我们。”丛慧敏说,在三元的牧场里,打牛是严令禁止的。

  对于年初发生倒奶杀牛的事件,丛慧敏说,这是养殖业出现的一些问题,一方面需要牧场练好基本功,另一方面需要乳制品加工企业和奶农抱团度过奶业寒冷的冬天。而对于中国养殖业的未来她表示很有信心。“国内的生产水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仅产量大幅度提高,很多牧场的牛奶质量也达到了欧盟国家的水平。同时,国内对奶制品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中国未来市场是广阔的。”

  丛慧敏说这话的时候望着牧场周边的土地,这是丛慧敏给奶牛种的饲料,有小黑麦,玉米。延庆冷,丛慧敏说她正在尝试着一年种二茬作物。远望去,它们已经长起来了。

  丛慧敏简介:首农集团三元种业下属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奶牛中心的高级畜牧师,同时任北京奶牛中心副主任。曾获得“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首都巾帼创业先锋”、“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北京市“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2012年被当选为北京市十一届党代表,201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Powered by OSPod-CMS 企业建站产品 3.2.6
CMS excute cost is 2731 msec ,template set is 荷斯坦, template is news_det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