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十年大洗牌 伊利涨30倍蒙牛涨10倍光明涨7倍

2018-01-09      上海证券报   访问量:356 [ 字号: ]
白驹过隙,转瞬十年。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带来的信任危机已慢慢修复,国内乳业市场也经历了一轮大洗牌,“这十年,中国乳业的变化可说是‘翻天覆地’!”一位资深乳业专家感叹。
“在2008年以前,全国乳制品企业超过2000家,而2009年重新注册的时候,新报的才1200多家,近一半被淘汰掉了。目前,有生产资格的乳企是600多家。另外,国内养殖业原来有220万户左右,经过这十年,也少了100多万户。”知名乳业专家王丁棉告诉记者。
产业趋于集中,一方面是因为市场竞争和准入门槛的提高,一批没有实力、资金不足、设备更新换代跟不上的企业退出了市场;另一方面,监管部门、环保部门的介入,使从奶源到婴幼儿奶粉的各环节需经过重重检测,如此严格在过去(2008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经历了十年的“洗心革面”,市场似乎也逐渐对国内乳企恢复了信心。以伊利股份为例,公司自被曝部分产品检出三聚氰胺后,股价一度狂泻,从“事发前”的13/股左右大跌至最低的6.5/股左右,一个多月里股价快速腰斩。十年后的今天,伊利股价已涨回至33/股,若复权计算,期间涨幅超过了30倍。涨势如虹的股价从侧面折射出,资金正不断涌入伊利股份,其也已获得投资者重新认可。
再看其他同行,蒙牛乳业这十年的股价走势也挺“牛”,股价上涨超10倍;上海的老字号光明乳业股价较2008年低谷时也涨了近7倍。
资深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这十年来,国内龙头乳企建立起了自控奶源,还加强了研发和产品创新,建立起了激励机制,推动了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从而增强了行业地位。如伊利、蒙牛二者市场份额加起来已占据市场的半壁江山。此外,伊利、蒙牛的整体战略布局也推动了其在资本市场的稳步发展。
俗话说,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十年,可以让一个黄花大闺女变成中年黄脸婆,也可以让国内乳企改头换面,造血重生。除了市场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国内乳企不断寻找海外优质奶源、海外建厂、与国际巨头结成战略联盟、加强自主研发创新力;同时,这些年海外一些知名乳企也摊上了不少事,这或许也给国内乳企带来了“反超”的机会。
还记得当年的恒天然,新西兰最大的企业、全球最大的乳品出口商,此前一直是五星好评的标杆企业。但就在2013年,其差评不断,先是部分乳品检出双氰胺,之后又有所谓“肉毒杆菌”事件,让不少只认洋货的消费者大跌眼镜。
海外乳业遇挫,让压抑许久的中国乳企看到了希望。如果要对这十年的市场之变作一个总结,那么,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五点:
一、过去的分散养殖变成了规模化养殖。目前国内规模化养殖比重高达80%以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在配套设施方面,饲料种植、饲料加工、防疫等环节也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牧场管理进步明显。
二、“三聚氰胺”事件以来,国家初步构建了一套科学的监管体系,包括企业注册制、产品注册制,以及新版的食品安全法等。
三、整个行业的集中度在2008年后有了很大的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有了明显的上升,企业初步建立起了自检自控奶源的能力,具备了产品的研发能力。
四、中国乳业进入了国际化发展阶段,利用在海外投资工厂和控制当地的奶源,企业具备了国内外资源的配置能力。
五、国内整体消费能力较2008年有了很大的提升,市场趋于健康发展,行业竞争趋于理性。其中,三四线市场的乳品消费增长迅速。
“我们目前已经实现了奶源国际化、加工国际化。下一步,行业龙头企业将要进一步开发国际市场,从以市场导向为主转向以科技研发导向为主。未来,国内的消费水平将会进一步提升,2020年到2025年将迎来乳制品行业的消费黄金阶段,三四五线城市及中小城镇的消费者将成为主力军,居民的消费信心会进一步提升,国家的科学监管体系也会进一步完善。”宋亮表示。

Powered by OSPod-CMS 企业建站产品 3.2.6
CMS excute cost is 2418 msec ,template set is 荷斯坦, template is news_det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