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青贮为奶业提挡加速

2018-08-30      中国科学报   访问量:243 [ 字号: ]
奶业是中国的新兴产业,也是社会高度关注的产业。当前,我国奶业发展进入质量效益转型关键时期。然而,奶牛单产和饲料转化率低成了奶业路上的“绊脚石”,养殖效益低,市场竞争力弱,进口冲击大。
近日,记者从“奶牛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观摩会”上获悉,通过该项目示范已让奶牛单产和饲料转化率大幅提高,生鲜乳质量显著提升,并降低饲料成本,实现奶牛生产提质增效、绿色发展,充分为奶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先后在山东、黑龙江和宁夏围绕家庭牧场、中等规模牧场和集约化牧场开展了项目整体实施成效的现场观摩会,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李金祥表示。
格局初步形成,面临严峻挑战
奶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近年来,我国奶业发展平稳、转型升级明显加快,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现代奶业的格局初步形成。
2017年,我国奶牛存栏量约1340.4万头,牛奶产量3545万吨,位居世界第三位。全国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8.3%,规模养殖场机械化挤奶率达到100%
而且,奶业质量安全实现新提升,自2008年以来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保持在100%,规模牧场生鲜乳的乳蛋白、乳脂肪含量均大幅高于国家标准。乳制品产量2935万吨,全国人均乳制品消费折合生鲜乳36.9公斤,已是名副其实的奶类生产、加工和消费大国。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奶牛产业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项目负责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畜牧所)研究员卜登攀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一大挑战就是奶牛单产低,饲料转化率低,分别比美国低30%20%
此外,养殖成本高,造成市场竞争力弱,乳制品大量进口对产业冲击较大。2017年我国乳制品进口量247.1万吨,如果折合成生鲜乳,占我们国内生鲜乳产量的40%左右,严重冲击我国奶业的生产。
饲料尤其是粗饲料不仅影响奶牛健康生产,也影响牛奶生产成本。“规模牧场的优质粗饲料需求缺口增大,干草进口量增大。”李金祥指出。2017年我国进口苜蓿139.9万吨,同比增加0.86%,比2015年增加15.6%。我国牛奶生产成本比奶业发达国家高出30%50%
因此,专家认为,加快转变奶牛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现代奶业建设,大力发展奶牛绿色生态健康养殖,做大做强民族奶业,成为我们面前现实而又紧迫的重大课题。
发挥创新优势,取得显著成效
在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综合形势影响下,从2015年开始,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实施“奶牛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由畜牧所牵头,中国农科院院内9个研究所14个创新团队及院外8家科研校、生产企业等参与项目的研究、技术集成以及示范推广。
“实施该项目是保障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由奶业大国向奶业强国迈进的必然举措,也是加快我国奶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举措,意义十分重大。”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周振峰说。
卜登攀介绍,他们根据奶牛养殖优势产区、不同养殖模式和单产水平的共性关键技术和区域技术需求特点,通过集成奶牛饲料营养与饲养、繁育管理、疾病防治和生鲜乳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已有成熟技术,构建奶牛提质增效技术模式并在示范点示范应用。
目前,项目主推技术主要有优质粗饲料高效生产与利用技术、奶牛全混合日粮(TMR)应用与评价技术、犊牛早期培育关键技术、规模化牧场高效繁殖技术、乳房炎防治技术(新兽药)、优质原料奶生产与质量安全控制等11项。
通过综合技术集成与高效生产模式的研究与示范应用,已形成奶牛提质增效技术模式35套,技术规范58套,示范区奶牛单产和饲料转化率平均达到10.7吨和1.5,相比2015年全国平均水平分别提高78.3%66.7%。生鲜乳中乳脂肪和乳蛋白含量分别达到3.95%3.29%,质量显著提升;相比2015年全国平均水平,公斤奶饲料成本和总成本分别降低21.3%12.3%
以宁夏为例,2015年以来,畜牧所与宁夏畜牧工作站组织技术骨干,多次深入各示范点开展调研,分析了制约奶牛养殖效益的主要因素有饲料转化率低、牛群结构不够合理、牛奶生产成本较高、成本核算意识不强等。
结合各示范点实际情况,他们确定了奶牛高效繁殖、高效日粮配制等主推技术。项目成果示范推广奶牛场占宁夏规模奶牛场64.3%,覆盖奶牛存栏66.4%,示范牛群各项技术指标明显改善,生产性能和生鲜乳质量显著提升,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奶牛养殖效益进一步提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奶源是奶业发展保障。该项目的实施,正是从奶源下手,从绿色提质出发,从源头增强竞争力。这些举措抓住了关键和根本,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充分发挥了奶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刘连贵认为。
发展优质青贮,开启奶业未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广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发展农区畜牧业,粮改饲是一项成效显著的直补惠农政策。2015年实施以来,累计兑现政策性补助资金50多亿元,10多万养殖场户从中受益,促使奶牛、肉牛、肉羊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加快提高,产业化发展再上新台阶。
为配合粮改饲政策落地,项目主推了以优质青贮行动(GEAF)技术规范体系为核心的8项技术,包括优质青贮生产微生物调制关键技术、引黄灌区青贮玉米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苜蓿新品种栽培集成模式、苜蓿半干青贮生产与高效利用技术、饲用苎麻高效收割与加工技术和优质高效水培大麦草生产应用技术等。
优质青贮行动(GEAF)技术规范体系备受瞩目。815日,粮改饲—优质青贮行动GEAF计划在宁夏正式启动,以解决青贮饲料在种、收、贮、用等技术环节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升青贮饲料品质,确保粮改饲实施效果,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农村部饲料处调研员李大鹏指出,优质青贮行动GEAF计划将助力国家粮改饲政策落地生根,为引导科学种植、制作、评价和利用优质青贮饲草料发挥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
据了解,优质青贮饲料技术推广服务团队通过在粮改饲17个省区筛选50个示范点,建立优质青贮行动计划示范基地,从种植、调制、评价、利用等环节建立科学实用的优质青贮GEAF技术规范体系,指导青贮饲料生产和推广应用。
“目前,我们已分别开展了GEAF-京津冀行、龙江行、齐鲁行等质量评鉴与技术培训活动,并组织开展了两届全国玉米青贮质量评鉴大赛,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果。”卜登攀表示。

Powered by OSPod-CMS 企业建站产品 3.2.6
CMS excute cost is 2519 msec ,template set is 荷斯坦, template is news_det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