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养牛经验
牛场管理
奶业形势严峻 倒逼牧业管理升级——关于牧场持续进步的交流
2017-11-14 荷斯坦奶农俱乐部网  访问量:370   奶业形势严峻 倒逼牧业管理升级——关于牧场持续进步的交流   [ 字号: ]

奶业形势严峻 倒逼牧业管理升级——关于牧场持续进步的交流

陈 亮 上海景牧 合伙人
        
陈亮
1991年进入奶牛行业,从繁殖做起,先后任技术主管、生产队长、场长,2002年开始参与光明荷斯坦牧场筹建、DHI推广、技术服务、胚胎移植工作。2006年加入上海牛奶集团,先后任技术总管、海丰场长、三部总经理,管理8个牧场4万多头奶牛。2015年企业重组后,担任上海光明荷斯坦牧业总经理助理。2016年7月成立上海景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奶牛场技术管理咨询服务工作。
从事奶牛养殖25年,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尤其在南方高温高湿地区,连续多年创造高产业绩,牧场管理风格以雷厉风行著称,但行事为人低调谦虚,原则、思想、情怀兼备,和澳亚杨库被牛界同仁并称为“南陈北杨”。
 
从目前行业形势看,热应激将使牛场奶量下降,夏季市场端销售走势平稳向上,牧场交奶难问题得以短期解决,可是能维持多久呢?
这种态势不管维持多久,作为养牛人,建议大家调整好情绪,忽略不可控因素,盯住产量提升和可控成本以及减少损失等环节不放手。
——陈亮
    思让路变宽
听过太多国外专家的讲座,报告中提及有关饲养管理方面各个重要环节的管理目标和标准,都非常精准。但在我们很多牧场看到的数据偏差范围比较大,这与国内养殖企业管理工具运用、整个产业链分工和产学研联合度不高有关系(运用基础研究太少)。国外的研究机构包括供应商和牧场之间的关系有所不同,他们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实现商品化,商品化意味着标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我认为主要是源头的控制上。很多中小牧场很难做到有效评估,我们只有去尝试。我们每一次会议或听报道,只要听进去一句话或一个节点,如能回去用在牧场生产管理上去的话,就可以带来价值,带来进步。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营养话题。标准的泌乳曲线,更高的高峰奶量,合适的持续力,合理的单奶成本就是我们的追求。
    锁定目标
下面是几年前我看到的美国对于高产奶牛牛群的管理目标。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想进步,都要给自己找到一个理由。如果认为自己的牛已经养的不错,单产和盈利水平都比较满足,那么你不需要改变;如果你感到还有不足,我认为这就是新的目标。有了目标,思维方式会更正向,思考的点就会更全面。
 
    制约产量的主要因素
制约产量的主要因素包括:1.种质2.胎次3.挤奶次数4.营养管理5.疾病预防6.繁殖效率7.应激管理。这些环节都是影响牛场运营或生产水平的制约点。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营养管理上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从牧场管理的角度说,很多方面需要决策者做决策定,尤其牧场老板。我认为需要考虑好:优良的种质、技术路线和流程规范、切入点。
    基础:让奶牛拥有更高的遗传潜能
虽然以讨论营养管理为主,但是成功的育种让我们的奶牛拥有更高的产量,是基础的基础。
 
图1 展示的是通过持续改良后的照片。
育种工作的开展包括:1.生产数据收集;2.外貌评分;3.选种选配;4.严格执行。
奶牛繁育的应用技术包括:1.同期排卵和胚胎移植;2.发情监控和早期妊娠检测;3.后裔生产性能测定和基因组测定及疾病免疫因子刷选;4.性控和超级性控;5.冻精缓释技术。
从长远发展看,奶牛场在遗传物质的投入是最经济和有效的,今天的选择是3~5年以后提升的基石。
    营养调控:畜牧团队尝试寻求高峰的突破
分享一下,我们在营养调控方面曾做过的一些尝试。
1.小范围试验 大范围运用
因为我们牧场较大,可选择实验的点也比较多,所以我们会选择一些产品进行小范围试验。如果对奶牛的健康有益,提升产量有效,控制成本有利,我们就会大范围的使用。
2.挑战极限 逐步微调
我们也做过尝试,如把ADF值降的较低,这需要通过检测掌握原料饲标。现在社会化服务或研究检测机构很多,但很多时候由于采样、检测方法等原因检测结果还是有偏差。我们只能将检测结果作为参考,然后在实际的应用上来尝试探索。
3.一些性价比高的添加剂的运用试验
建议中小牧场,对于大宗原粮我们更多去考虑产地,如果同一个产地的供应商,因种植时施用化肥差不多的情况下,养分或其他元素差异不会太大。所以不需要做到每个批次都检测。但有一些产品如变量较大的、季节性的,需要通过外检或参考同地区大型牧场的参数。
如果我们不对这些产品作评估,那么在平衡微量元素、常量元素时无法做到精准,且会在使用不同批次的饲料时出现难以发现或不可控的问题。
    选择营养入手:尝试后制定日粮标准
表1是3、4年前我们整理出来的应用标准。
 
第一阶段:完善基础
在饲料营养环节中,我认为以下基础工作是很重要,如果基础工作没有做到位、做到点,配方设计只是纸上谈兵。
1.数量
(1)TMR制作准确性,定期校正。
(2)核准各区牛头数,特别是产房和病牛区。万头牧场一天产五六十头牛很正常,产房或围产圈变化数大,这些区域牛头数准确对于日粮配方数量核定起着决定作用。
(3)库存管理,采购计划及实施。为了饲料稳定,采购原料厂家建议不要变化太大,如上海地区豆粕供应商有4~5家,从加工工艺角度来说差不多,但每一个厂生产的产品质量不一样。库存管理对配方稳定性也很重要,现在有很多手段来控制TMR加工含量和加工环节,而库存管理可以验证每天配方实际使用数量和计划使用数量,是很好的监控环节。
2.质量
(1)进场原料的检测,修正饲标。
(2)运用TMR、玉米、粪便分析筛。
3.管理
(1)舒适度管理的运用。
(2)体况评分的运用,在高峰后期开始控制。
(3)制定推料、牛只调转等工作流程。
(4)制定设备保养计划和看板。
 
第二阶段:围产牛营养
2009年,我们按照以往的习惯收购青贮玉米作为主要的粗饲料,但干物质只有24%~25%,淀粉只有20%左右。在2011年开始尝试,用当地的资源大麦作为日粮(干物质达到28%、淀粉25%以上),用到现在7年了,在青贮饲料的总量中,青贮玉米比例20%,大麦80%。
我们还从围产牛开始,通过日粮配方调整,进行提高干物质采食量的尝试。
表2 添加当地资源调整围产牛日粮配方
 
2011年夏季,高温酷暑,牧场通过提高日粮浓度、饲喂优质青贮和干草、提高搅拌质量等(表2),干奶前期干物质采食量达到13.5kg,围产期达到12.5kg,实现了第一次高峰产量的突破。
 
第三阶段 日粮合理脂肪含量的尝试
2012-2013年,我们在日粮脂肪含量上做了小小的调整。
牧场原来使用高产料作为新产牛的精料来源,发现新产牛食欲不佳,且产后酮病、移位比例较高。经过讨论,为新产牛配制了0-30新产料(表3),其中降低了脂肪粉以及高脂肪含量的饲料品种用量,并使用可以预防酮病的添加剂。
表3 日粮理化指标变化
 
使用后,新产牛采食量上升速度很快,20天经产牛可达到干物质采食量23.5kg,有了显著提高,20天平均单产超过40kg,体况下降小于0.5分。这一改变为高产和持续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表4 日粮成分变化
 
 
第四阶段 日粮合理NFC值&ADF值的尝试
2013年,牧场做了许多尝试(表5):高产料中降低了大麦用量,增加玉米(压片玉米)提高淀粉、NFC的浓度,降低DDGS增加豆粕提高可消化蛋白及氨基酸含量,增加酵母类产品防止酸中毒、提高粗饲料消化率。
表5 日粮成分变化
 
重点通过尝试不断降低ADF(/DM%)的值,并确定确定安全临界值为17.5(需考虑TMR加工、中层筛比例等相关因素,控制不好会惹出较大麻烦!),以达到奶牛最大干物质采食量和消化率,从而将奶牛的高峰产量发挥到最大。
 
第五阶段 高钙&低钙日粮的尝试
2015年,我们在高钙与低钙日粮上也进行了尝试(表6),将围产牛用低钙日粮替换高钙阴离子盐日粮,干物质采食量提高了0.5kg。
表6 日粮成分变化
 
如果产后疾病控制在合理范围,可以用低钙日粮;如果产乳热、低血钙、酮病等发病较多,低钙日粮又做不到的牧场,建议选择高钙阴离子盐日粮。
另外,建议小牧场最好不做阴离子盐日粮,首先难做,品种少,也不好加工,很难控制,不可操作的话并不适合小牧场。
      高峰产量回顾
 
图2  2010-2015历年头胎、经产高峰产量曲线
      成乳牛年单产回顾
 
图3  2010-2015年年单产柱状图
      管理层面:人、成本、应激
员工强则企业强
牧场规模小时,管理人员能关注和把控到每个细节。但牧场规模大了,员工人数多到一定程度就必须要有系统。大型牧场的数据化管理、人力资源(特别是培训、绩效)、管理架构、工作流程、等都变得更为重要。
成本管控
成本说到底就是对比选择!包括品类选择、性价比等。如围产期到底用燕麦草还是羊草?到底用进口燕麦草还是国产的?选择的本质是依据,方法是结果导向。
在成本控制过程中最容易被忽略的是解决问题的时间。我认为很多环节需要从源头控制。
应激管理
对应激的反应能力,就是指对热、冷应激、停水停电等等情况的预判和快速处置的能力,应该有预案并让每一位员工知道。另,现在光明乳业要求牧场通过3~4年把收奶量调整为上半年52%、下半年48%(之前的比例在57:43)。这样夏季产犊要增加,需要我们更好的做好热应激管理工作。
      关于一些技术路线选择的思考
在业内,我们经常听到对一些问题的争论和探讨,如:饲养模式(散栏or栓系)、卧床(深坑or橡胶垫)、围产牛(低钙or阴离子盐)、犊牛初乳(酸化or巴杀)、断奶牛(颗粒or草)、TMR(自走or固定)等。
我们都有追求完美的一面,很多养牛人一直在纠结一些无法改变的问题,试图找到灵丹妙药。我个人建议,转变思维方式,乐观的看待问题和困难,忽略改变不了的。紧盯可以改变的,按照目前现有的设备、设施去思考如何做到更好。
      我们携手同行一定可以!
我们经产牛的高峰产量与发达国家(55kg)已相距不远,相信只要做好细节管理工作,要达到国际水平指日可待。
但是,头胎牛的高峰产量与发达国家(45kg)仍有4~5kg的距离,以及人均养殖头数,成本控制都还是我们的短板。
如何提高13月龄体格合格率、投产前体况、产奶持续力进一步提高?如何提高牧场营运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这些问题将是我们需要继续研究实践的课题。
这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更是一条中国养牛人凝心聚力、一起探讨实践的道路。
 (本文根据建明工业主办的2017全方位营养大会专家讲课整理)
 
北京东方戴瑞乳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朝阳区曙光西里甲6号时间国际大厦A座
邮编:100028
 






Powered by OSPod-CMS 企业建站产品 3.2.6
CMS excute cost is 1058 msec ,template set is 荷斯坦, template is exp_detail